人是怎么变强的

人是怎么变强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653585

作者:KnowYourself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653585/answer/3369776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到“强大”,外界的因素往往无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和直面自我的能力才是其强大的源头。来跟大家分享两种方法,希望你能获得更有意义的人生选择,并能够更好的内化自己过往的经历。

一. 走出“舒适区”

什么是舒适区?舒适区(comfort zone)最早是地理上的概念,用来形容那些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地区。随后,它慢慢衍生出了心理学的含义。Alasdair White在2009年提出的定义是:人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Ta对这个范围内的人事都非常熟悉,从而有把握保持稳定的行为表现。在舒适区里,“我们的不确定、匮乏和脆弱都降到最低,我们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爱、食物、才能、时间,能够获得足够的欣赏,我们能感受到自己的控制力。”(Brown, 2010)

舒适区对于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的。在有些人的想象中,“走出舒适区”一定是要去尝试一些常人看来是刺激、危险的事情,比如辞掉高薪工作改行,或者退学去创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只要一件事对于你来说是全新的、陌生的,就是对你已有舒适区的挑战。对于有的人来说,辞掉一份在老家的体制内工作,去大城市打拼是冒险;对于有的人来说,选择离开北上广、回到家乡做一份安稳的工作才是跨出舒适区。

通俗来讲,舒适区就是让一个人最熟悉、待着最舒服的那个地方,在其中,我们的焦虑水平可能会非常低。但是,如果一直只停留在舒适圈里,我们的领域就可能永远无法拓宽,就只能在可选范围很有限的已知区域里选择生活。因此,如果你需要不断地进步,就要走出舒适区。只不过,走出舒适区就意味着你将遭遇陌生和不确定的因素,你的焦虑水平会提高,产生应激反应。

当人在某个特定的焦虑水平上时,能够做出最佳表现。但如果焦虑超过这个最佳水平的话,将会因为压力过大,又逐渐降低表现。此时,你需要保持“最佳焦虑水平”:当你站到舒适区的边缘,既不是完全退缩在舒适区里,也不是过于冒进。在舒适区的边缘上,你会一直维持着“最佳焦虑水平”。

随着你总是咬牙坚持站在舒适区的边缘,总是让自己处在一种“最佳焦虑”中,渐渐的,你的焦虑会自然的降低,你开始觉得站在这个位置并不会让你不适——此时,你的舒适区就已经扩大了。你需要做的,是再次向外迈出小小一步,继续逼近舒适区的边缘。这个过程就是成长持续发生的过程。站在舒适区的边缘时,你所感到的那种不舒服,就是我们所说的
“有建设性的不适”。这样的不适感会持续刺激自己,如果你持续追求新的目标,你会越来越愿意尝试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

而在这样不断对抗自己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痛苦,进而厌倦甚至放弃自己的改变。请始终明确自己的动机。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Anders Ericsson称,动机是成就的关键因素,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很多时候只是因为在某些事上,保持了比其他人更持久和强烈的动机。他认为,你在一件事情上做得越久,你的天赋和能力就会变得越不重要,相反,动机的影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明确你想要做什么,然后向前进发就可以了。

二. 学会与“可能的自我”对话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实现自己所有的目标,以及,我们总会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感到遗憾—— 为那些我们没有机会追求的其他目标。有时我们需要放弃一些已经显然无法实现了的目标,比如爱上一个不可能的人,但事实上,放弃那些自己珍视的目标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它会带来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处境的(负面的)重新认识——期许的未来就是不会到来了。放弃一个目标,意味着自己过去投入的价值不再有回报,意味着接受自己曾经的期待是错误的,甚至意味着要重新评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但想要不再被遗憾和懊悔困扰,想要获得自由,个体必须斩断自己对那些目标的恋恋不舍——“它们不再是我的目标了”。

随着个人的发展,我们逐渐实现了一些目标、发现了一些目标达不到、对有些目标失去了兴趣,目标的转换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发展的进程。
基于目标转变和人格发展的关系,研究者们提出了“可能的自我”理论框架:

“可能的自我(possible selves)”被定义为重要的人生目标的拟人化代表(Markus & Nurish, 1986; Ruvolo & Markus, 1992)。那些“可能的自我”里不仅仅包括了我们当下所追求的目标,也包括了所有与之相关的我们期许的未来。对个体来说,“可能的自我”是一种在整个成年后发展过程中,激励着个体的认知资源。

在“可能自我”的理论框架下,成长被看成不断吸收(assimilation) 和调整(accommodation) 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对世界及自身的理解。当我们的经历符合我们既有的对世界和自我的理解时,我们感到舒服、顺利,这时这个经历就被吸收到我们既有的认识框架中去了——这个过程就是吸收(assimilation)。

但有时,我们的经历会超越我们既往的认识图式(类似于认识框架,scheme),明明以为可以做到的事失败了,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原来并不喜欢,等等,这时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认知体系,从而能够解释新的经历——这个过程就是调整(accommodation)。在调整后,生活再一次变得可以理解。

在吸收和调整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经历一个个自我怀疑和提问的时刻,我们会问自己“我如何到了这里?”、“我接下来要前往哪里?”这些时刻正是我们获得更复杂、更高级、更有解释力的认知体系的机会。

但是,在探索“可能自我”的过程中,我们仍然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才能在面对那些“失去的可能自我”时,不被遗憾和懊悔压垮。有时候,我们甚至不得不承认在那些改变了我们人生的经历面前,自己是那么的渺小脆弱。而这样的直面是值得的,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一个更清晰的“我”的形象才得以显露;而虽然一些更广阔的可能性失去了,我们却仍然可以沿着更深、更远的维度挖掘出新的可能性来。

无论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还是内心世界的坚定,关于强大,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但对于自我的不断认识和及时调整,却是任何一种强大都不可或缺的。这两种方法看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变强”的路上,相信你们或多或少都曾体验过它?

想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请关注KY心理课:【KnowYourself】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泛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跟谁学官网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年轻人千万别碰哪些东西?

有哪些看似很傻,实则聪明的行为?

恋爱中不合适就分手是什么心态?

为什么一部分女性不喜欢生孩子?

有哪些细微但是高效有用的习惯?

这是一篇深度剖析的回答,用三分钟阅读,这个回答能给你心中最想要的答案,相信我!

/01/  良好的认知和学习习惯

昨天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一个求职节目,一个小女孩在台上说自己的经历:

我是杜羽琪,笔名黑琪
我7岁上街演讲;
8岁开始写作;
11岁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心魔》。
13岁在大学里听课;
16岁创立自己的游戏工作室,
17岁的时候年薪超过20万,在北大实验室学习人工智能;
18岁毕业于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
19岁成立自己的公司,成为CEO。

我佩服她的履历,但同时也触动了我某一根神经。

我问自己,6到18岁的12年的里,我在干嘛?

我在玩,直到进入高中,我才开始认真读书,但我从没想过要去大学里听听课。对了,我住在镇子里,没见过大学。

在她的这一份履历背后,除了她的努力和优秀,我还能看到好的家庭环境,超前的认知,对能力的正确培养,对自信、勇敢等品质的培养。

这些东西,只有少部分孩子可以得到,他们往往更容易更容易成功,更加强大。

可是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家庭,真实环境与我上句话提到的“培养”毫不相关。

我清楚的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认真和我们聊了家庭环境与学习的问题。

下课后,有个同学跟老师诉苦,我坐在不远处,听到了:

老师,我家里别说桌子,连自己坐的凳子都没有。回家写作业?不可能的。

看一个小时书,会被我爸妈打断10次以上,每次都是小事情,不是让买个东西,就是让搭把手。

终于在晚上有了安静的时间,我爸嫌费电把灯关了。理由是:白天不好好学,晚上装啥装。

白天自己收拾一片地方,想写会儿作业,我妈跟邻居聊天的声音比谁都大,提醒他们小声点,被骂事儿多。

家庭环境根本上的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吗?

不,是认知差距,而差的家庭环境往往从根本上切断了我们认知的机会!

真正遗憾的,不是因为我们生在普通家庭而与别人有什么差距,而是因此我失去了认知的机会。

我的家庭没有他的家庭富裕,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唯一遗憾的是,我不知道,家长也不知道,我需要好好认知这个世界,好好学习知识。

因为那个正要学习的我,被家长打断去买瓶酱油……

所以题目问,人是怎么变强的?

最源头的问题应该是,生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是如何拥有良好的认知和学习习惯的?

而答案其实很简单,只是很多人意识不到:

  1. 家里有一些好书。

在周边都是低阶层的人的一个闭塞环境里,书是我们正确的认知世界最后的途径了。

2. 家里有一个能学习的空间。

给我一张学习的桌子吧,然我可以安心写字。离我远一些吧,不要在我耳边谈家长里短。

人是怎么变强的?

是因为一个人从小有良好的认知和正确的学习习惯,当然,这仅仅是开始。

/02/ 选择与平台、资源和圈子

认知的差距让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选择。

而选择,让不同的人拥有了不同的平台、资源和圈子。

这三个东西,就像一个杠杆,把弱小的每个人,撬动到强大。

我上本科的时候,给我们讲课的人多数是一些教授、副教授,也有讲师。很多时候,我认识老师,但老师不认识我。

我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同样优秀的考进了我的大学。毕了业,从事各种工作,不变的是,他们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是985的应届本科生」。

大学,可能是我们的第一个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名声在外,也让我们有所价值。

大学的各种资源,无论是图书、师资还是实习机会,我们都可以尽可能去利用,去提升自己。

大学有同学圈子,老师圈子,不知不觉我也成了整个圈子里的一员。

我上研究生的时候,给我们讲课的都是教授和副教授,而且我认识老师,老师也认识了我,我们成为了朋友。

我的同学同样来自五湖四海,成为了和我一起学习的研究生。毕业了求职的时候,我能预想到,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是985的应届硕士」。

硕士,可能是我们的第二个大的平台。这个平台众人皆知,也让我们身价倍长。

因为是硕士,我可以加入课题组,里面有丰厚的历代学长学姐和老师的学术资源。

因为是硕士,我有了跟随导师做国际学术报告的机会,我认识了更多学术圈里的大牛。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与老师,我与同学日常的谈资里,提到硕士和博士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我曾仔细回想过,从高中到本科,再到硕士,是什么让我如此快速的成长。

有人会毫不犹豫地说,因为努力。

没错,但我深知,有人比我更努力,却没我强,我也深知,我的努力,不足以变得这么强;我也深知,有人比我优秀,却没有光环。

我是在努力的过程中,撬到了杠杆——平台、资源和圈子。

这三个东西本身就有巨大的能量,让原本平凡的我镀了一层光华。

/03/ 正反馈

平台、资源和圈子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以小博大的世界,一个把自身的努力最大化的世界。

但即便在这个世界里,你仍然需要努力,去维持甚至再一次突破你所在的阶级。

有意思的是,在这样的世界里,仿佛有一张无形的手在后面推着你,让你越来越好,这是马太效应。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你越努力,所在的平台越高,眼界越大,圈子里的大佬越多,资源越丰厚,进而有更多的人认识你,帮助你,你就越优秀,平台又更高…….

在什么地方有问题不懂,你能找到更专业的人去指导你,而不是去问那些勉强懂的人

想做成什么事情,你能找到有能力的人帮助你,而不是去找几个马马虎虎的人。

这仿佛是一个完美的循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正反馈。

但,谁的人生没有点坎坎坷坷呢?

我大学的一个领导因为贪污被抓了;我叔叔开了一家公司,因为不善经营,倒闭了;我也知道太多的人,年轻的时候找了份很不错的工作,40岁的时候,出现了中年危机。

身处高位又如何?拥有平台、圈子、资源又如何?正反馈又如何?

终究不是关键,让人强大的,最关键的只有下面这一点。

/04/ 终生学习

无论你是出生在普通家庭,还是富裕的家庭;

无论你的父母是否认识到认知和眼界的重要性;

无论你努力过后是否拥有了好一点的平台;

无论你是否感受到生活步入正轨,有着良好的循环;

无论你身处高位,还是身居低谷;

无论你曾辉煌过最后铩羽而归,还是正努力着奋起直追;

无论你是否对失去的东西感到遗憾和悔恨;

无论你是否对未得到的东西念念不忘;

无论你经历过什么,什么处境;

唯一重要的是终生学习。

人生本来就是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韵律,你不能掌控的命运,也不能掌控未来。

你能掌控的,最重要,最关键的,能使你变得强大的,是终生学习。

终生学习,终其一生,去阅读,却践行,去纠正谬误,去拓展眼界,去突破桎梏,去实现自己。

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看上去那么简单。

人各有命, 上天注定。 有人天生为王, 有人落草为寇 。

脚下的路, 如果不是你自己的选择, 那旅程的终点在哪儿, 也没人知道 。

你会走到哪 ,会碰到谁, 都不一定。 就像你今天遇到了我, 这都是命中注定。

既然遇到了我,就交个朋友吧,关注我

一起你聊一聊成长那些事儿。————

这里有一份镜像回答:人是怎么废掉的?获得了6K赞的回答,强烈推荐你一看!

人是怎么废掉的?www.zhihu.com图标

赚个外卖钱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本回答节选自盐选专栏,有助于解答该问题。

盐选专栏名:《告别低效努力:上进青年高效学习方法》

主讲人:

《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全国总冠军,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媛创文化 CEO 。

扔掉「奶嘴」,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你就会走在变强的路上。

什么是「深度思考」?简单来说深度思考就是拥有自己的观点。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自己真的是有观点、看法的人么?这些观点和看法有足够深刻、足够理性吗?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在互联网和手机这么发达的今天,我们深度思考的机会反而越来越少,我们的生活可能已经被一些手机游戏,还有一些微博信息给填满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在退化。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一篇文章很惊悚,叫做《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毁掉的》。

那篇文章里面提到一个事,在 1995 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会议,这个会议上集合了来自全球 500 多位政治、经济精英,还有像撒切尔夫人、老布什这样的大精英。

这些精英在一块讨论的是「如何应对全球化」,他们都觉得:如果全球化发展下去的话,一定会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全球的财富最终会集中在 20% 的人手里。

可是那 80% 的人就成了边缘人,他们如果很不满,想抗争,跟这 20% 的人有矛盾怎么办?

其中有一个人就想出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叫做「给那 80% 的人塞上一个奶嘴」。

这些奶嘴是什么呢?比如发泄型产业,多发展赌博、色情,还有游戏,让这 80% 的人多参与这些发泄型产业,把多余的精力给发泄出来。

还有一个奶嘴叫发展满足性产业,比如看一些明星的花边、家长里短,让这 80% 的人沉溺在这些享乐跟安逸当中,沉溺在这些满足性的产业当中,从而失去上进心,也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这样的话。他们慢慢的就安于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娱乐信息当中。慢慢就失去热情了,不会再抗争,也不会再思考,他们会期待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媒体替他们作出判断等等。

这个战略,就是著名的奶嘴战略。

那篇文章说:如今看来这个战略成功了吗?挺成功的,因为很多人都已经不会深度思考了。

深度思考能力非常重要,因为你对这个世界有观点的时候,你才跟这个世界产生了联系,这是我最近听到的一句很棒的话:你走向世界的捷径,就是拥有自己的观点。

可是扪心自问,大家是有观点、看法的人吗?这些观点跟看法有足够深刻足够理性吗?未必。

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是属于那 80% 的人,还是 20% 的人?80% 的人就属于已经失去了深度思考能力,沉溺在娱乐信息当中的人。

思考能力低下的几个特征:

第一,特别爱听故事和看故事。

自媒体写作,也就是大家平时看的公号,他们最喜欢编故事,因为他们知道越不爱动脑的人越爱看故事,越容易被忽悠,所以拼命吸引那样的粉丝,天天在自己的公众号上编故事。

看故事跟听故事,是人童年就养起的习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是听故事、看故事,但是我们不能只看故事和只听故事,我们不能被故事塞满。

也就是说,当看到一些需要我们动脑思考的内容,能不能静下心去思考,这个很重要。而不是一看到有点难度的内容,马上翻过去,立马去看一些故事,来填满自己每天的空虚。

你现在还能读那种有深度的文章吗?还是每天都沉浸在别人编的故事里?

如果你沉浸在别人编的故事里,很有可能就是那 80% 的人,也就是思考能力已经被毁掉的人。

这是思考能力低下的第一个特征,叫做只听故事、看故事,

第二个特征,情绪化。

这部分人用情绪代替自己的思考,凡事第一个动的是情绪,而不是脑子。情绪一上来,他什么都干得出来,什么都说得出来,这部分人是最容易被别人忽悠。

很多人在写作的时候,都会刻意的去煽动读者情绪,一个情绪化的人是最容易被别人煽动,只要那篇文章里面有能够煽动他的点,比如民族情感、爱国情绪等等,一煽动他就上当。

所以思考能力低下的人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用情绪代替思考,特别容易被煽动。

思考能力低下的第三个特征,很容易动情感,情感跟逻辑分不清楚。

比如这句话「妈妈一定是为我们好的,所以妈妈说的都是对的,所以要听妈妈的。」

这句话就是严重的把情感跟逻辑混为一谈,「妈妈是为我好的,是爱我的,我特别感动」,这是情感。但是「妈妈因为爱我,所以说的都是对的,做的都没有错,我都要去听」,这是逻辑。

我们不能把情感跟逻辑混为一谈,有时候两个人一争论,我就听得特别着急,其中一个人就说:「我才不愿意跟你说这些,我说这些都是为了你好。」

「你为了我好」跟「我要听你的」之间没有逻辑关系,一个讲的是情感,一个是逻辑,不是一回事儿,你对我好也有可能讲的是错的,也有可能做法对我是有伤害的,虽然你心里面是为我好,对我有感情。

这是思考能力低下的人的第三个特征,叫做很喜欢把情感跟逻辑混为一谈。

再往下,第四个特征,特别喜欢说经验,自己经历过的,「我过去……我自己……」最喜欢拿自己说的这部分人,也是思考能力比较低下的一个表现。

举个例子,你发条微博说「天下的婆婆跟媳妇都很难相处」,底下有个人就反驳你说的不对,说自己跟婆婆相处就特别好。

今天看到一个 XX 人可能做了一点不太好的事情,明天就下结论:「所有 XX 人都不好。」

这就叫做用自己的个案来代替全部,以偏概全,凡事从自己经验出发,所以很容易就成为我刚刚说的那种人,别人一说个什么,他就说我不是,这就是典型的思考能力比较低下的表现。

再往下,第五个特征,很喜欢把假设当结果。

有一部分人说话是这样的:「我们中国现在经济已经开始衰退,所以我们现在都不要工作了,我们应该马上去创业。」

刚刚讲这段话是随便瞎说的,但是大家看到没有,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就是给你一个假设前提,中国已经衰退了,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

他后面说的再有道理,你要不要听?你要先看看他的假设正不正确,很多人把假设当结果「中国已经这样了,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

很多人喜欢把假设当结果,从假设出发就开始去推论其他事情,而这个假设本身都不一定被证明过。所以思考能力低下的一个表现,就是把假设当结果,

再往下,思考能力低价的第六个特征,用现象代替原因。

给大家举个例子,一个工厂做得很不好,产量不高,销量也不好,原因是什么?

你就找了一个原因,因为工作人员缺乏干劲,不积极。想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天天鼓励工作人员,天天让他们喊口号,给他们打鸡血,给他们发奖金。各种措施下去之后。你发现并没有改变,即便你的工人看上去很有激情,

为什么呢?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28 节内容

盐选专栏

告别低效努力:上进青年高效学习方法

刘媛媛UIBE-PKU  《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全国总冠军,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媛创文化 CEO 。

28 小节 | 11 小时

¥99.00会员免费

认清命运无常,并不被无常的命运所伤害。

“我必然会遭遇负义、无礼、背信、恶意和自私自利之人——我以提醒自己这句话开始每一天。”

这句话出自奥勒留(Marcus Aurelius),古罗马皇帝,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

奥勒留年少时,信奉行犬儒学派,穿布衣,睡地上,拒绝享受,但还是无法享受到内心的平静。你没看错,这是罗马的皇帝,最有权势的人,依然有很多事情,都无法掌控。

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很多事情就更无法掌控。

在获得百般痛苦,夜夜无眠时,奥勒留偶然得到哲学家埃皮克提图(Epictetus)的课堂答问集,得到启发,转而去修行斯多葛(Stoic)学派,成为罗马最后一个斯多葛哲学派的思想家。

斯多葛学派是什么?

斯多葛主张物物而不为物所误,既享受现实美好,又洞察其转瞬即逝。简单来说,就是掌控你所能掌控的,放下你所不能掌控的。

所谓的,“尽人事,听天命”。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能力确是有限的。

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一些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无法完成的事;就是存在一些无论你怎样付出,都不能在一起的人。

当你拼尽全力无法完成目标时,当你发现自己正在耗尽生命时,当你怎么都无能为力时,放下那一刻,你就变得强大了。

这种强大的背后,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世界运行规律的尊重,是一种无怨无悔的人生态度。斯多葛学派的哲学理念,交给我们放下无法掌控的,去追求我们可以控制的。

这不是一种“鸵鸟”精神,而是一种人生态度。斯多葛学派也教给我们几个方法,让我们面对无法控制的事物时,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

面对无法掌控的事情,我们往往会心生恐惧和焦虑。恐惧和焦虑是两种不同的情绪。

恐惧是我们的原始本能,是有真正需要面对的恐惧体。比如,我们恐惧老虎、恐惧马路上飞驰的汽车,害怕被火烧伤。而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我们焦虑贫穷、焦虑自己被社会淘汰。

我们可以通过把焦虑转化为恐惧,把恐惧转化为具体的目标,以及完成目标的方法,去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第一,凡事往最坏的打算,但要做最好的努力。凡事往最坏处想,做好最坏的打算。当厄运真正发生时,本身就会降低命运无常带来的心里伤害。

什么是厄运?就是本身完全没有往坏处想,一切设想都是好的,期待最完美的结果。

比如,两个人谈恋爱。一直谈婚论嫁,突然有个人背叛了,对于另外一方根本无法接受。一开始就要承认,爱情本身就是无常,无法掌控对方,结果是一半一半。

可能结婚,也可能无法在一起,就算结婚,也可能离婚。所以,在一起就好好在一起,珍惜生活,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专注于当下的快乐。分开就不要互相伤害,美好已经逝去,无法挽回。

尽人事,听天命。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你失去亲人、朋友、财富、健康时,然后睁开眼睛,珍惜眼前的生活。当灾难来临时,乐观主义者往往会被击垮,他们往往过于乐观,无法接受现实的残酷。

而斯多葛主义,习惯于设想最坏情形,做好了心里预期,才能在绝望中获得坚韧和勇气。

第二,掌控能够掌控的,放手无法掌控的。

什么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外在环境。

比如,应聘工作这件事。你非常想去一家公司,你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包括,熟悉公司资料,面试官脾气,预做测试题等等,做好了一切,这些是内在因素,是你自己可以掌控,并且花一些花时间和努力是可以看得见的。

但,结果你可能会落选。也许你不适合,也许有人顶替你。这是外在环境或者因素,你无法掌控的。

有时候我们过于纠结失败的结果,不如去做自己能掌控的,换一家公司应聘,去找更好的未来。

不要妄图改变别人,先去改变自己,你会更轻松。

第三,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持释怀心态,对未来给与憧憬。

过去的事情,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无论怎样都无法改变,不要过分纠结过去如何,浪费情感、精力和资源。后悔是人类最愚蠢的行为,后悔耗尽的是现在的时间和精力,让你无法专注于眼前。

既然无法改变,为什么还要过分去关注,反复思量,假如当初怎样怎样多好?我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腾出来,放眼现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弥补,去改变。

老韩我这几年也经历过迷茫期,走出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费尽心力。读了上百本认知的书,以及哲学思考类书,才走出来。如果你也想突破自己软肋,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老韩大叔】,我把这些心理学方法分享给你,欢迎你来一起进步,很高兴认识你。

老韩大叔 的推荐
老韩大叔为你准备的学习资料
点击领取

第四,克己,降低欲求。

人过于痛苦,就是欲望大于能力。当能力无法企及欲望的时候,人就会陷入思想的陷阱,用思考代替行动。

在大脑里畅享美好的结果,却承受着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打击。克己是克制和约束自己,是一种生活态度,让自己的欲望慢慢延展,等待能力慢慢提升。

克己是为了取得成功,所提前获得意志力、勇气和自制力。

第五,反思,精进自己。

反思是最可以的一种能力。

反思可以不断修正自己,不断改变自己。

今天改正了什么?

今天抵制了什么?

今天有什么进益?

积极参与生活,集参与者与旁观者两个角色于一身,一边行动,一边观察。就像船长,不断根据观察,调整航向。

你有没有设想过最坏情形?

你有没有区分能控制与不能控制的事情?

你有没有内化目标?

你是否沉湎于过去,而忘了注视未来?

你有没有克己?

成长是痛苦的,就像每一次肌肉的撕裂,都会带来新的生长,变得更强。如同人要变强,也要经历很多痛苦和撕裂,掌控你所能掌控的,放手不能掌控的,让自己活得更坦然和舒适。

最后我来介绍下自己:我是老韩,是知乎上专注于成长和进阶的答主,如果你想认识我,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老韩大叔】,创立过2年小公司,现在独立做自媒体,我把10年不那么轻松,甚至可以说一路磕磕绊绊,坎坎坷坷的半逆袭成长经验分享给你。你一定要来,我在【老韩大叔】的公号等你。

老韩大叔 的推荐
老韩大叔为你准备的学习资料
点击领取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如果有一天你的“内心力量”强大起来,那你99%就能变强了。

这个内心力量说的就是内驱力,是深藏在我们心中的小宇宙哦!

【01、 现状】

其实看上去,我们大部分人每天都在很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啊。

可是为什么,我们身边真正“强”的人并不多呢?

nonono,不是天赋不够,也不是方法不对,更不是时机未到。

而是因为我们,“要的不够多”。

你看啊。

小时候读书,我们风雨无阻地去学校上课,回到家还要写很多作业。如果遇到考试分数不好看,就要被老师和爸妈各种批斗,惩罚。

那我们究竟是为谁读书?为什么要读书呢?

这问题你肯定想过很多次吧。

即使身边所有人都告诉你,你应该为自己读书。

但你,我懂的,你每一天都觉得自己真的是在为他们读书啊。

然后,我们长大了出来找工作了。

可是。这个工作每天要加班到很晚,不行,我得有我自己的生活啊;那个工作老板教不了我太多的技能,不行,我得有人带着我进步啊。

然后,最近听到很多人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哎?不然我也去看看吧…

你看,很明显啊,有很多人找工作赚钱,也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

而是生活逼的。

嗯所以,读书是父母的意思,工作是被生活胁迫的。甚至有人连找对象也是被父母催的。

那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哪里了呢?

【02、什么是内驱力】

我们很多人都被困在了童年的简单认知里。

曾经,爸妈说一句“你考试100分,我才会给你买新书包的哦!”,老师说一句“你们看看隔壁班的xxx,再看看你们”,这些,都无形中让年幼的我们放弃了自我驱动。

所以我们从小就以为读书是给别人读的,表现好也是给别人看的。

以至于现在长大了,还陷入在“这个任务没完成老板也不会发现,所以可以不做”,或者“再去学一门新技术太累了,又没人要求我一定得学习,我为什么要受这个罪?”这样的死循环里。

可是你知道吗?不会自我驱动,就相当于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自然就失去了参与社会激烈竞争的能力,是要被淘汰的。

看下“内驱力”是什么意思:

内驱力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内驱力的实质是一种无意识力量,源于最原始的,积累了整个历史经验的心理体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这是心理学讲的,“内驱力”最基础的意思。

再继续深度了解下:

内驱力可分成3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这是一种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真学习、积极表现的动机。属于一种外部动机。

嗯,其实没看懂也不要紧,你只需记得,每个人都拥有最原始的内驱力。

而且内驱力绝对是个好东西!

它能让你更有目标感,更有执行力;也让你更有原则,更能自控。

【03、如何激发潜能】

童年时期缺失内驱力培养的人,如今就会很大概率做“差不多先生”。

怎么说的来着?

做着差不多的梦,穿着差不多的衣服,脑袋差不多的空。

嗯哼~

听着差不多的音乐,喝醉差不多的糗,有着差不多的绝望。

不知道你过去是怎样的,但请你千万别慌张啊。

起码你看到了这里,起码你还在探索“人怎么变强”,这就足以说明你并没有自我放弃对不对?

先给你手动点个赞!~

而且大家不是都说,方法总比困难多嘛~

我呢,正好花了点时间,深度研究了这个课题,为想要变强大的你整理了一套打法。

这套“潜能激发五步法则”是我结合了心理学独家打造的,希望能帮你迅速找回自我驱动力,爱上做自己灵魂主人的感觉,早日实现自我突破吖!(收图前记得先给辰大大点赞哦❤️)

1. 双击屏幕 2. 长按图片保存 3. 收藏本文

a)、让变强成为刚需

其实你并不是一无是处,只不过是缺少一个环境让你意识到,嗯,原来“变强是刚需”。

我们一起来看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经典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你既然正在看这篇文章,想必你已经被满足了基础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会需求了,对吧?

换句话说,我们大部分人都应该是穿着衣服出门的,没有会受到人身攻击的担心,并且手上都有一台手机,身边也都有朋友,同学或同事,对吧?

从这个角度来看,接下来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满足“尊严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上,应该是合理的对吧?

嗯,我敢打赌,你内心深处一定深深地藏着“被认可,被尊重”的需求,对不对?!

这世界哪有人不喜欢被人夸的??

那我继续告诉你哦,其实: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的成绩,都不仅仅是你吃饱穿暖的工具而已,更是你获得尊重和获取社会(家庭)地位的根本方法!

特别好用!

举个例子,当你有独立赚钱的能力之后,你的粑粑麻麻就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唠叨你了,第一你有钱他们就放心了,第二他们也意识到你独立了,便开始真正尊重你了。

再举个例子,当你能独立做成功一个项目之后,别说你的老板会重用你,给你更多的钱和荣誉了,就连你的老婆,也会在你回到家的第一时间帮你摆好拖鞋,给你端茶送水啊。

想想这个,美不美妙?

所以,你只要顺从自己的本心即可。

一旦你开始寻找被认可被尊重的机会了,你就自然而然把“变强当成刚需”了。

把别人要你强,变成了自己要强。

b)、找回自由感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被不小心忽略了培养“自我驱动力”这件事吗?

在父母老师不小心的误导下,现在我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总觉得“非要完美了才是好孩子”,总觉得现实中不完美的自己就不值得别人认可和接纳了。

他们时常觉得受拘束,没有自由感。没有发挥的空间,如何变得强大呢?

对于这种情况,我想说,嗯,首先我们要学习“自己接纳自己”哦。因为,只有自我接纳,与自己真正和解,才是修复和进步的良好开端呢!

当然,你也要同时学会接纳身边所有的人和事。

这两句话你可以每天都对自己说一次:

“你是最优秀的”,“你值得最好的”。

c)、培养自主感

如果说自我接纳能让自己放轻松,以释放更多天赋,成为更强大的人。

那么自主感呢?你不会觉得他们两个指的是同一件事吧?

当然不是啦!~

其实自主感更强调的是“记住,你是可以自己做决定的”。

无论童年时期你有多少作业是老师要你做的,有多少课外训练班是爸爸要你去的,甚至长大了以后,有很多工作任务是老板交代给你的,就连你的女朋友可能也是爸妈配置给你的。

你都要记得,其实,你是能够,自己,做决定,的。

也就是说,只有你自己,才能是你自己的主人。

千万不要委曲求全啊,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到尘埃里去啊。

你知道吗?意识到自己理应拥有独立人格,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这一点对于激发个体潜能,真的非常重要哦!

d)、给自己制定目标,且详细规划路径

好了看到这里,我想你有可能已经被打通了一部分任督二脉:

「在强烈想要受到尊重的意愿下,开始练习接纳自己也包容别人的好心态,与过去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和解,同时也记住了以后要为自己做决定,而不是依赖和仰仗他人。」

那么,接下来就给自己实际定一个计划吧。

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长期的。并且,一定要有匹配的实现路径哦!

这一步是用来整理自己的思路的。用来看看,已经拥有了自我力量的自己,到底最想要什么呢?

小tips:

建议你不要忘记给目标做尽可能的详细拆解吖!通常来说,拆解的越仔细,每个阶段的小目标越清晰,那么达成的可能性就越大哦!

e)、来点成就感吧

在我们拥有了强烈的意愿,与自己和解的好心态,独立自主的人格,以及明确的目标感,详细的实现路径之后,我们还缺点什么,能帮助我们最终激发出自己的无限潜能呢?

让我来告诉你吧,那就是“成就感”!

其实所有的大成就都是由无数个小成就铺垫而成的。

而所有的小成就背后都有一个小小的成就感。

你别小看了它们,它们的出现会让你的状态越来越棒,对自我的认知越来越准确,同时也越来越自信的呢!

想象一下,你每天都能做成一件对未来梦想有帮助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又无时不刻在提醒你“哇,你怎么如此优秀!”。

在这个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了的时候,你怎么可能不强大呢?

这么看,打开你内心的小宇宙,激发你的无限潜能,其实也没那么难对不对吖~

好了辰大大今天想分享的都差不多说完了。

虽然码字了一整个下午,水都没顾得上喝几口,但我真的好兴奋啊。

能够把我的经验和深度思考的结果分享给你,真是一件很荣幸也很开心的事吖!

如果你看到这里,记得给我点赞❤️再收藏的话,我会更开心的哦!!~

谢谢你的认可,给我继续努力的动力哇~

你可以关注深耕于个人成长与突破

哦 !更可以私信找我,说说你目前遇到的问题,聊聊你现在的想法~

辰大大正在紧锣密鼓给你准备成长大礼包哦!非常欢迎你来与我做朋友吖!~

辰大大最新的干货分享:

你见过哪些经常出现而不易被察觉的洗脑方式?www.zhihu.com图标如何提升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www.zhihu.com图标性格缺爱,恋爱总是用力过猛怎么办?www.zhihu.com图标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1 人已赞赏

赞赏用户

《西藏度亡经》里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

在人死之后,你会在一片黑暗中醒来。你睁开眼睛时,一个令人恐惧的魔鬼会突然出现在黑暗之中。

当这个魔鬼出现时,你有两个选择:面对,或逃走。

如果逃走的话,你会经历一段踉踉跄跄的逃亡之旅,但最终你是能够勉强逃脱的。但是当你逃离了这个魔鬼之后,你又会再次迷失在黑暗之中。

在黑暗之中,会突然出现第二个魔鬼。这个魔鬼也令你感觉非常的恐怖,但是恐怖的程度会比第一个魔鬼稍轻一些。

这个时候你仍旧有两个选择:面对,或逃走。

如果你试图逃走,你仍旧能够成功,但你最终还是会迷失在黑暗之中。

你每逃走一次,另一个可怕的魔鬼就会出现,但它相较于你上次遇到的魔鬼的恐怖程度会更低一些。

如果你选择逃走的话,也总是能够逃脱。

如果在面对所有的魔鬼时你都逃跑了,那么你就会转世为最低级的生命;

如果你没有逃走,那么你面对的魔鬼越可怕,你转世后成为的生命就越高级。

如果你面对第一个最可怕的魔鬼时都没有逃跑,就会发生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你会发现所谓的魔鬼只不过是你的一种幻觉。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

这个魔鬼只是让你产生了强烈的“恐惧”的感受而已,它没有任何的方式、也没有任何的实体可以伤害到你。

第二件事,是你不必再经历生死轮回,你从凡尘中解脱,进入了极乐世界。


这个传说有着非常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也从根本上指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情绪”和“感受”,是横亘在“自我”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幻觉」。

我们往往以为是外界的事物引起了我们的情绪和感受,但从没意识到:情绪和感受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解释。

人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进行“合理化”。

所以当我们悲伤,恐惧,焦虑的时候,下意识的会找出理由:因为他离开了我我才悲伤,因为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我才会恐惧。

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因为要发生不好的事情才会恐惧,而是因为我们逃避恐惧,不想面对恐惧才会更加的恐惧。

当你逃避恐惧的时候,你将恐惧的对象远远地推开,只想一点儿都不要沾上他,你越是逃离,他在你的想象中就变得越可怕。

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将你幻想出来的感受当成了现实。

当你产生恐惧的时候,你其实还有一种更荒谬的逻辑:我现在很恐惧,那说明一定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你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你将自己的情绪和现实进行了混淆。

你害怕大蜘蛛,其实恐怖的不是蜘蛛,恐怖的是你自己的感受,而你过去一直将恐怖等同于了蜘蛛。

一个蜘蛛爬向你的时候,唤起你恐怖感受的不是这只现实中的蜘蛛,而是你想象中的那些被蜘蛛啃噬,钻进你身体里的画面。

我谈这些不是为了为了讨论恐惧这种感受,而是为了强调:面对

人是怎样变强的?

「面对」永远是第一步。不仅仅是面对恐惧,还要面对压力,面对责任,面对风险,面对失败,面对痛苦,面对你人生中的一切。

逃避永远是最容易的,但逃避永远都不是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你会一直在原地踏步,你会一直保持着那样一个虚弱又无能的自我形象,你会一次又一次的在同样的问题上栽跟头,你会持续着毫无生机、毫无意义、而又一成不变的生活。

为什么在度亡经的传说中,如果你在第一次就选择了面对魔鬼的话,你就能往生极乐?

我觉得本质上是因为,当你能面对痛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时,你就已经身处“极乐”了。

因为生活对你而言不再是一个不断地“避苦趋乐”的任务,而是你超越了痛苦,你成为掌握你自己的生活主动地“玩家”。

还有什么能够比“成为自己,享受自己的人生”,更能够称得上是「极乐」的事情呢?


最近这段时间我产生了很多的感悟和进步,每当我回望过去的时候,我从不后悔自己没有买比特币,没有抓住知识付费的红利,没有和别人合伙做大,没有买房等这些事情。

我唯一觉得惋惜的是,过去我一直没有面对自己的生活,我一直在想方设法的逃避各种风险。

我害怕受伤,没有倾尽全力的去爱;

我害怕别人的看法,没有按照我自己觉得最舒服的方式去生活;

我害怕麻烦,哪怕是背着笔记本走遍全市的咖啡馆去写作这种自己一直想做的小事都没有去做;

我担心失去规则,从没有彻底放松的让自己睡过一个享受的懒觉。

当我基于“逃避痛苦”这样的原则去生活的时候,我的生活就会变得处处都是压力,处处都是禁忌,这不能做,那不应该,在条条框框的限制之下,我成为了一个只是行尸走肉般重复的活下去的“生存机器”。


焦虑症有时候也会伴随抑郁。所以这两天早上醒来之后,我就感觉胸口像是有着一团黑暗的,沉重的,淤泥般的“抑郁团”。这个抑郁团还含着“芥末”,会隐隐的灼烧你心脏的那一圈。

没有经历过的人,其实很难想象人处于抑郁心境中的痛苦。那是一种复杂的,各种五味杂陈的冲突混合在一起的、就像各种颜色含混在一起最终变成的黑。

虽然表面上看来只是一团“黑”,但实际上它是所有痛苦的混杂。而且比你所能想象到的更加复杂。

今天早上当我感受到这个抑郁团时,本能的就在想“怎样才能不抑郁,才能让这种心境消失,如果我得了抑郁症怎么办,人生失去了失望怎么办?”所以焦虑也与此同时产生了。

但当我意识到自己对此的恐惧之后,我忽然决定要做一次和以往不一样的尝试。我决定承认这团抑郁,并去体验它。

这个过程,你可以想象成你缓缓的沉进了一个浴缸之中,这个浴缸的水会令人非常的痛苦,一会儿极热,一会儿极寒,一会儿让你痒,一会儿让你痛。

所以要让你主动选择选择浸入这个浴缸,那会是一种非常难熬的体验。

但是,只要你最终沉入了这里,细细的去体会、而不是逃避,很快你会感觉到仿佛心中有一丝沁凉扩散开了,所有的痛苦并没有消失,但你意识到了它们并不可怕,也不需要逃避。

和你的负面感受沉浸在一起的时间再久一些,它们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这时候你会笑笑,一个想法自然的从你的脑海中生出:

“这就是人生啊。”

我的微信公众号:炼己者   ID:fengxuwake

微博:炼己者风墟

欢迎加入我的心理社群:炼己者心智成长营,点击即可加入。

其他回答推荐: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www.zhihu.com图标怎么才能让自己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www.zhihu.com图标如何克服自我攻击的心理状态?www.zhihu.com图标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14 人已赞赏

赞赏用户赞赏用户赞赏用户赞赏用户赞赏用户

“顿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在经历完某个项目突然松懈下来的某一天,或者正逢工作最紧张的时刻,再或者看起来很平淡的做着工作的某一天,突然就懂了点什么,自此以后工作能力突然爆发,做事如鱼得水,看从旁的人都比自己低了一个档,薪水职级突然就飞起来了。

当一个人的心灵突然被开了智慧或是顿悟以后,就好比突然就醒悟了一些事情,以前不明白的或是想不透的,一下子豁然开朗,什么都明白了,这种感觉真的不要太好。

小时候我们也会发现班里的一些同学,以前的一门功课很差,经常被批评或是不及格,但突然有一天开始像火箭般的速度冲上来,然后一下子就突击到了班里的前几名,这就是顿悟的感觉。

我曾经问过班里的一位同学,他的英文水平很不好,怎么都学不好,但突然有一天他睡醒以后,发现看的英文意思都很简单,学起来也丝毫不费力了,他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然后英文水平一直处于班里前茅,我想这应该是顿悟。

虽然我并不明白这是个什么道理,我只能把其归入我未知的范畴内。

直到后来,我看到了塔式塔理论。

格式塔理论认为顿悟学习是通过重新组织知觉环境并突然领悟其中的关系而发生的学习。

也就是说,学习和解决问题主要不是经验和尝试错误的作用,而在于顿悟。

首先我要说明,桑代克的试错学习和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是社会普遍认可并且是公认最权威的学习理论;而作为“格式塔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沃夫冈-柯勒在他著名的“黑猩猩接竿问题”发现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困在笼中的黑猩猩们尝试了很多次用单根竹竿去拾取笼外的香蕉,结果总是失败告终,从这样的错误经验中大多数黑猩猩没有任何进步仍然无法拿到食物,而最“聪明”的那只黑猩猩却在某个瞬间显示出“领悟”的样子,将两根长短不一的竹竿通过天然缝隙接在了一起,由此获得了食物。

他用“知觉重组”解释了这样的“顿悟学习”:黑猩猩突然发现不同的竹竿与香蕉之间的联系,在认知结构中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重新整合,因而找到了新的问题解决方法。

有很多朋友喜欢玩纵横拼词,猜谜和脑经急转弯,在类似活动中很容易出现这种灵光一现的学习现象,而这种顿悟现象无法通过单纯的努力学习获得。

作为认知学习理论必然逃不开的就是经验的积累,有区别的是这个经验是以前的经验还是当前情景下不断试错产生的。

如果把当下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当成顿悟,经验就是从出生到现在所有经验的集合,在这个范围内经验越丰富,顿悟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谓认知固着,简单来说,便是因为既有的思路、行为方式的影响,导致我们忽略了更简单的做法、或是难以找出创新有效的解法。

这里就提到了“经验”。

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年轻人对“经验”嗤之以鼻,殊不知,“经验”虽然没有“真知”那么准确,但实际上在心理学阐义上,“经验”效率极高。

好比大多数烟民都相信吸烟有害健康,但是没有解,理上没有通,没悟透,所以没有行动,没有戒烟的行为。也不可能想象到戒了烟,自由呼吸的快乐,为身边人带来新鲜空气的快乐。从而甚至不信吸烟会有害健康,形成封闭的循环,所以专家说吸烟有害健康只是一条宣传信息,永远是信息,不能指导生活,继续吸,生活质量并没有改变。

信仅仅是第一个步骤,只有理上真的通了,解了(思想束缚和捆绑)你才会真正去行动,去证果。

所以,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顿悟,你以为的一朝顿悟,就如同学自行车一般,你某天突然出现的游刃有余是经过了无数次跌倒、无数次磕磕绊绊后得来的。

所以顿悟,只是试的太多了,从经验本能上避开了错误选项而已。


题外话。

我最近的一次顿悟很有趣,分享一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当初不理解,苏轼不就是写了个失眠了,睡不着和朋友出去转转,怎么就成了经典呢。

后独自工作以来,十来年间身边的人来来回回,相交甚好的朋友们渐渐四散。在无数个想要和人分享的时刻,发觉自己两手空空孤身一人。要不大家都在忙,要不闲人不在身边。

月亮是旧的,旧得快要被人们遗忘。所以拥有这样清空浮游,闲人两者的月夜,确是多么美妙的人生乐事。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1 人已赞赏

赞赏用户

最近在做事和理解人上,感觉进入下一个层次,有变强的感觉,和大家分享下。

做事

第一阶段:做事积累

第二阶段:提炼自己的方法论

第三阶段:创新和对未来的预判

在做事方面,过去十年,我有意识的积累各方面的做事经验。比如在甲方公司工作,在乙方公司工作,换不同角度和身份看同一份工作。在大公司工作,在中小公司工作,在更小的创业繁星公司工作。360度全方面让自己理解一些事情的规律和其中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做投资后,面对几百家创业公司,如何快速的判断这件事未来3年会不会火,这个公司投下去是否有回报,更反复的检验了做事的逻辑。过去都是在做事,总结,提炼方法论,然后再做事,像滚雪球一样螺旋式上升。但是,今年有个更不同的感觉,感觉到变得更强,预感和创新。

预感,这里我举个例子。我刚开始做咨询的时候,要给家乐福在上海找到新的店址,然后规划新店的商品购买,班车设计,盈利亏损等。我做了3个月的详细调研和非常仔细的盘点,后来定好了位置,根据附近小区用户的消费水平和能力,设计了售卖的商品等等。我昨晚这个调研报告给一个资深的咨询顾问看的时候,他没看报告和我说,走我带你去转转。于是他挑选了几个街道,开车带我去转几圈,在一些小区停留,观察人们的行为,去附近的超市停留观察人们购买。他说,店定在这个位置附近合适。我惊讶了,因为这个位置是我过去三个月仔细计算才得到的位置啊,他怎么一下子就知道。他笑着说,因为他的脑子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和模型,他找到建立商业的几个关键要素,比如附近竞品不要超过3公里,附近不要有火车导线和河流(物理隔离),比如小区的用户消费水平等等,可以更快的判断出结论。这件事给我启发很大,虽然当时的我做不出这样的判断。

现在不一样了,遇到一件事,我会有所谓的预感。我会很快的判断这件事后续的走向,会很快的感觉影响面会提前很早知道如何应对。会对工作中的线索敏感,见微知著的看到未来的区别。我试着将这些判断用来判断了很多的事情,发现个别需要局部矫正外,基本都准确。我想这是在做事上,思维上,经验积累上变得更强的方式。你把过往的所有事情都转化成了你的内功,并且更快的帮助你判断。

还有一个感觉是更灵活的运用方法论,不断创新。对于要做的复杂的事情,我可以很快的给出解决方案,然后更适配当下的环境。有同事拿书出来和我一步一步的对看我哪个步骤有问题。结果发现我不仅涵盖了所有的步骤,还灵活的把他们组合和创新在新的解决问题的流程里。这件事的感觉就像你学会了少林拳法,武当拳法,然后自己为了应敌,创造了自己的拳法。

理解人

第一阶段:不理解

第二阶段:理解了

第三阶段:level up了,不在意了

你肯定在生活中遇到过很多人,他们的处事方式和行为方式让你难受,不理解,到处和朋友抱怨。当我的一个工作的同事第一次做了小人的事情的时候,我就是彻夜没睡着,因为不够理解人为什么可以这么做。后来的工作中,遇到太多更高level的这样的同事了,我开始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些伤害别人的事情。所以每当发生这些事情,我不会懊恼自己,也不会懊恼别人,我会微笑着看他们表演。当你的层次再上个台阶,你可能根本没在意,工作中,生活中,家庭中发生的这些让你难过的不理解的事情,他们可能还是一如既往的在发生着,但是你已经完全不在意了,用句通俗的话讲,已经不是一个段位了。你会和高手过招,这些小把戏看看 就好,等伤害到自己再给出警告。

所以人生中,在人的方面如何变得更强呢,要多去经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跌宕起伏,把不通过的事情和人的类型装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中,然后不同的升级,这样你就变强了。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5 人已赞赏

赞赏用户赞赏用户赞赏用户赞赏用户赞赏用户

本回答节选自盐选专栏,有助于解答该问题。

盐选专栏名:《往事如烟:那些被风吹散的爱情》

作者:深夜情感研究所 专注婚姻、爱情等情感类故事

她在支教途中被敲晕在公厕里,醒来以后,发现自己的命运将永远改变。

她不知道自己被绑了多少天,每天夜里,那干瘦的男人都要来蹂躏她一番。

一个本拥有光明未来的女生,变成了商品、泄欲工具、生育机器。

然而,她不认命,在蛰伏 9 年后,开始了一场秘密行动。

(虚构故事,带你看清人性的阴暗与顽强)

1

有时候,人命运的转变就是在一瞬间。

假如 11 年前,素月不曾萌生过去乡村支教的念头,也就不会在辗转的旅途中被人掳走,被卖到那个荒昧闭塞的小山村。

那一年,她才 21 岁,还是新闻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

那天车抛锚了,中途又换了一辆车,暮色降临,司机停靠在一个破旧的服务区,乘客们三三两两地下车方便。她从厕所出来,没走几步路,突觉身体被人拦腰抱起,一块充满了氨水味的毛巾捂住了她的口鼻。

巨大的惊恐袭来,她扭动身体,像频死的鱼奋力挣扎。很快,她后脑勺上又挨了重重的一击。

等她再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手脚被捆绑,像只待宰的鸡被锁在一个暗黑的小室里。小室只有极小的一扇窗,位置很高,仅能透过些微的光线,外面是什么样,她完全看不到。

小室的一角有张小木桌,上面是香火缭绕的神龛,供奉着一尊彩绘的神像,那神像的表情在散布着灰尘的光线中显得很狰狞。

刹那间,一万种可能性在她脑海中闪过,他们要杀了她祭神,还是把她卖到妓院,又或者把她做活体器官移植?

她该如何保全自己?此生,她还能再见到自己的父母亲吗?

那种颤栗的恐惧感,从心脏快速蔓延至全身,她浑身瑟瑟发抖,不受控制。

等她饿到头晕眼花,奄奄一息时,门「吱呀」一声开了,走进来一个穿藏蓝布褂的老妇人。

强光直射进来,她眯起眼睛。

老妇人走近了,架起她一只胳膊说:「跟我走。」

她站起来,两腿软到发飘。

穿过一个散养着鸡鸭的小院落,老妇把她带进一间破落的瓦房。她飞快地扫视周遭的环境,这是一户贫落的农户,屋里仅有一张高脚的木头床和一张低矮的四方木茶几。

老妇让她坐在木床上,床边的瓷碗里有两只干黄的馍。

老妇拿起一个馍塞到她手里,「吃吧!」

她举起捆在一起的手,听话地把馍往嘴里送,心里想的是,要吃饱了才有力气逃命。

2

老妇告诉她:「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儿媳妇了。你莫想着往外逃,你也逃不出去。」

一个黑瘦佝偻的身影从里屋里闪进来。

「这是我儿子。」

来人缓缓抬起脸,那是怎样的一张脸呀!大半边脸上布满了暗黑坑洼的麻点,左眼的上眼睑斜挂下来黏在下眼睑上,左眼只见豆大的一点星光,左鼻孔鼻翼少了一大块,露出不对称的硕大的鼻孔……

这样一张怪物脸,吓得她一哆嗦,啃了一半的馍掉到了地上。

她哭着摇头,眼泪流成了河。

老妇的声音迟缓地落下来,「你莫怕,日子久了就习惯了,我儿的脸是在外打工时被烧伤的。你是我花大价钱换来的,你要是跑,我就往死里收拾你。」老妇人捡起馍又塞回她手里。

那天晚上,老妇叫了两个男村民来。他们一言不发,像捆物件一样把她捆绑起来。她的两手被绑在床头上,两脚被固定在扁担的两头。

她躺在床上呈一个「大」字。

老妇那黑瘦的儿子,把她牛仔裤的拉链扯烂,凌辱了她。

那张丑陋的怪物脸喷着热气在她脸上、脖颈上啃咬,她觉得自己死过了千千万万回。

她不知道自己被绑了多少天,每天夜里,那干瘦的男人都要来蹂躏她一番。

牛仔裤早就被褪了下来,她每天光腿躺在床上,除了拉尿,他们不让她下床。

她真不想活了,可是一想到父母,她始终狠不下心。

她的青春不该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葬送在这里。

那些残忍的蹂躏,在她心中化成了最深刻的仇恨,她忍着一口气,心里想着如果逃不出去,就算死,她也要拖上他们一起。

3

连日连月的蹂躏有了结果,素月怀孕了。

老太太和男人寸步不离地看着她,她生活的半径不曾出过那个小院。

出逃的计划无法实施,肚子却一天天鼓了起来。

每天晚上,她被捆着两手和老太太睡在一个床上。

半夜,老太太睡熟了,她举起两手一下下重重打在肚子上,她要把这个记录了耻辱的胚胎扼杀在腹中。

那一下下沉闷的重击,惊醒了老妇。她坐起来,耳光劈头盖脸地扇过来,素月只觉两只耳朵嗡嗡作响。

天亮了,老太太扯着她出了院子。

她抓住机会观察四周的环境,这是个被群山包围的村落,满是土坷垃和石子的曲折小道,零星的土坯房掩映在树影中。

老妇领着她去了一户人家。

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妇女怀抱着襁褓中的婴孩坐在门口。

老妇露出一嘴黄牙,笑着朝她们打招呼,「金枝嫂子来啦!强子呢?」

她这才知道,老太太名叫金枝,欺侮她的男人叫强子。

金枝不接话,黑着脸说:「她还想跑嘞!我来带她看看你屋里人,叫她知道不好好生娃,是啥下场。」

老妇带着她们去了屋后。

屋后是一小片平地,大杨树下有一间很小的草搭窝棚,很简陋,看着像是饲养畜生的。

待走近了,素月赫然看见一个半裸的女人坐在里面,白皙的皮肤上布满了斑驳的泥垢,头发蓬乱,脚腕上挂着铁镣被锁在棚内的木桩上。

金枝眼睛瞅着裸体女人,对着素月说:「看到了吗?和你一样,天天想着跑的,现在疯掉了,孩子还是一样要生!」

她的声音惊动了裸女,那裸女竟冲过来,跪在地上向她们磕头,嘴里还喊着:「我爸爸妈妈来接我了,来接我了……」

素月的眼泪瞬间决堤了,心像被锥子狠狠扎下去,那是个多么年轻的姑娘啊!

金枝告诉她,这个女孩和她一样,也是大学生,被卖到这里后不肯认命,天天想着跑,怀上了孩子还弄掉了。

从那以后,她婆婆就把她关在这个窝棚里,后来女孩被折磨疯了。可疯了也不影响生孩子,婆婆一家日夜看守着她,直到她生下孩子。

这老妇怀中抱着的婴孩就是这个疯女孩生下的。

回去的路上,金枝还在喋喋不休地教育她。

她告诉她,谁家的媳妇逃跑被抓回来后,活生生被打断一条腿,谁家的媳妇老老实实生下孩子踏实过日子,一家人自会待她如自家人一样。

素月渐渐明白,不生下孩子,她就得不到信任,也就没有机会逃出去。

4

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历经十月怀胎,素月生下了一个女婴。

只是,在这过程中,素月从来不曾设想过孩子的长相、性格,要取什么名字?

她只当是完成一个任务,强迫自己不对腹中的胎儿动一丝一毫的感情。

她终有一天是要逃走的,而这个孩子她带不走。

生产完第一天,金枝宰杀了一只鸡,熬成一锅浓郁的鸡汤,让素月连着喝了三天。

金枝说:「是个女娃,养好身子,还得再生哩。」

素月的眼泪滴进碗里,她不说话,端起碗把汤喝得精光。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25 篇内容

盐选专栏

往事如烟:那些被风吹散的爱情

深夜情感研究所 专注婚姻、爱情等情感类故事

¥19.90会员免费

源于热爱渴望

强者不一定是家财满贯,名声远播,但是一定对某个领域拥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不需要靠努力,自控力来驱使自己行动。

不被外界杂乱之声干扰,不轻易被情绪左右自己,而是源于心中的热爱与渴望,让自己行动中感到价值感,而不是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很多人说,变强需要靠自律,靠克制,靠思维。

可是终究我们还是普通人,理性终究干不过欲望,难道你看了海量关于自律的干货文,你就能立马能够自律么?

不,现实情况就是看完热血沸腾,完后咸鱼至死。

你所认为强者就是靠着你所不知道“武功秘籍”扭转人生,实现梦想么?

不,一切都来源于心中热爱渴望,令你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

热爱渴望使你不必死磕坚持

前几天抖音上出现一个打篮球的独臂少年的视频,一出场就惊艳四方。

面对着身体魁梧的球员,熟练用顺步突入左路,可是防守人员并没有让他得逞,几个跨步就跟上了,他弱小身躯不断撞击犹如盘山般的身体,不断转身寻找机会。

钻到个小缝隙挑篮得分,全场欢呼。

一系列的动作熟练顺畅,根本不像是失去右手的人能做出来的动作。

同为打篮球的我,自愧不如。

这个少年叫张家城,今年13岁,儿时帮大人干活的过程中,不幸发生意外,失去右臂,从此学习一只手面对生活。

偶然机会,张家成免费参加了少儿篮球培训班,第一次接触篮球,就彻底迷上这个运动,随后在父母的支持下,还参加短期培训班。

他校长曾说,每天放学,看到张家城和同学练球,有时甚至练到手指出血,他母亲说,常常在家里看篮球视频,在家里反复训练,两年里打坏了三个篮球,穿坏了7双球鞋。

来源于抖音拾壹~不会拉杆,侵删

在我们看来,只是一个励志故事,不足为奇。

但是,背后的辛酸你无法想象得到。

打过篮球都知道,篮球训练是很枯燥,我记得我刚刚开始接触篮球,运球不稳,投篮像仙女散花那样,动不动抱着篮球束手无策。

此时十分羡慕别人那顺畅的运球,精准的投篮。

心中渴望容不得自己菜下去,暑假期间,每天顶着35度的太阳,球场表面升起了热浪,站在球场上已经就汗流浃背,不断练习运球,投篮。衣服浸透着汗水,就像被大雨淋湿一般。

这是努力呢?这是自律么?

不是,只是单纯的热爱,渴望在球场上拥有一战之力,渴望听到篮球擦过篮网那种美妙声音。

当你渴望且热爱一件事情时,自然你就能变强,哪怕你遇到挫折,也只不过是一时罢了。

热爱渴望使你轻易突破舒适区

你有听说过“三圈理论”吗?

诺埃尔·蒂奇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层次划分出舒适圈、学习圈、恐慌圈,称为“三圈理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常常听到别人说要提升,就要学会跳出舒适圈,进入到学习区里才能有成长。

可是人活着就是为了舒适呀,不是为了自虐。

让一个人自虐是什么?就是心中渴望驱使他不断突破舒适区。

在一个小县城,你做着5000块的工作,每天朝9晚6,下班去穿着自己的AJ,约个妹子吃个饭,看部电影,难道不舒服么?

还是说带有自虐因子,非得折腾一番才舒服?

我所认识一些有所成就的人,他们都没有自虐因子,只不过心存渴望。

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还乐此不彼,希望让自己早日经济自由。

每天想尽方法抽时间阅读,他热爱获取新知识时那股愉悦感。

每天写作反思,为了成就未来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没有热衷某一件事,每天就像扯线木偶般,受着时间与金钱的摆布,日月如梭,活成行尸走肉般。

强者哪怕受到无数制约,总能在困境中牢牢抓住心中热爱与渴望,不甘受到命运的安排,随波逐流。

热爱渴望使你抚平焦虑

我不说你不知道,当我闲下来时就会感到十分焦虑。

“我选择的路到底对不对?”、“我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万一没干成该什么办?”

夜深人静时,我躺在床上,手指不断滑动搜索着如何实现经济自由,看着众人夸夸其谈,仿佛每个人都是电影主角般,惊人天赋,无人能及努力,还带着狗屎运。

反观自己,要颜没颜,要钱也没多少,放入人群中还是最不起眼的一位。

大脑幻想着无数条可行的道路,但一觉醒来行动却不尽如意,不断怀疑自己,自己真的那么无能么?只能一辈子平庸么?

就连自己的工作室,也不知路在何方,哪天风雨不测,随时有倒闭的可能。

可当我从瞎想中醒来,投入在工作中,焦虑却离我远去。

专注分析数据,寻找潜在问题,并提出方法加以解决,和小伙伴开会进行头脑风暴,无数创意呈现在PPT里,开始动笔写作时,脑子里无数概念,案例涌进笔头。

正因为我热爱现在生活,每天忙碌且充实,迷茫焦虑早已飘云中消失不见,取而代之心里那份仅有渴望。

渴望自己变优秀,热爱手中的工作。

大多数人过分追逐名利,巴不得他人好,总是做一些违背良心的事。

却忽略心中曾经那份热爱,唯有热爱一件事你才有专心,用心,精心行动下去,当没有任何正面反馈的情况下,唯有热爱,才能让你孜孜不倦干下去。

人是怎么变强的?

借用乔布斯的话:

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你需要去找到你真正所爱的东西,对于工作时如此,对于你的爱人也是如此。

如对你有帮助,请你点个赞,谢谢。

关注 旭墨  一个混迹江湖多年的自由混饭者,拥有自己一家小工作室,相信读书可改变命运,希望通过文字帮助到一万名职场骚年。

我的其他回答有兴趣就点点:

如何写作?www.zhihu.com图标人生在世,有哪些道理或者观念越早知道越好?www.zhihu.com图标写作时如何描绘一个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www.zhihu.com图标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享受孤独。

世界上只有三种人,强者,弱者,从弱者觉醒到强者的人。

弱者和强者都有自己的圈子,

弱者里面有无数个同类可以抱团取暖,

而强者心中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而你,现在不算是弱者,因为你比他们多了一个特质:你觉醒了。

但是,你也并未是强者,因为你尚未有与你的野心相匹配的能力。

你徘徊在强者与弱者之间,你的心底是清醒的,你要走向强者的行列。

你于是努力攀登这座高峰,但每向上走一步,都越来越觉得高处不胜寒。

与你一起的同行者都渐渐懈怠了,停下休息了。

现在,你觉得这条路真的冷,独身负戈徘徊在山中,却如入无人之阵。

你已经看到了前方更加陡峭的山路 ,而那里,没有朋友,亦没有敌人,只有荒凉。

你有和之前的同行者停下来抱团取暖的权利。

但是,少年,你的使命还没有完成,那些坚定不移的承诺,那个厮杀进强者行列的誓言,那么快就动摇了?你甘愿就此停下脚步再次沦为弱者吗?

你还有一个选择,就是选择继续攀登。

选择孤独地向上兼容还是回去抱团取暖,抉择在你。

你想起了《谁动了我的奶酪》里的一句话:如果你无所畏惧,你将会怎么样呢?

最强大不是无畏赴死、也不是见风使舵,而是从黑暗和死地中坚信自己生命的向上,并为此不断攀爬,哪怕这条路终究是孤独的。

你不知道后来的风景会怎样,亦或是更大的挑战也说不定。

你不知道自己会是无所畏惧勇猛奔涌的后浪,还是一将功成背后的白骨。

你不去想,只是往前走。

一步,一步,再一步。

在黑暗险峰中迷过路,遭过猛兽追,临过悬崖边。这磨人的险途正在一点一点地似乎要把你尚存的清醒与毅力都摧毁。你颠沛流离,历经创伤,磨破皮肉,血再流回身体里滋润自己。

世人都在说,这就是你的报应。

可是你偏不相信所谓命运,也不服从任何人划定的界限,不管身披铠甲也好,手无寸铁也罢,这世界的风暴何曾毁灭你心气半毫。

生之宇宙,归之殊途。人与人选择的道路本来就不尽相同,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你当然是认定了就不会改变啊。

是真名士自风流,心怀强者姿态,何惧孤独一人,何用瞻前顾后。

已经记不清走了多久了,你看见远远的天边有一束微光,你的心里一颤,心怦怦地此起彼伏,一股热血重新流到心脏。

素履以往的执念,更在你这个长途跋涉、历尽风雨的远行人心中扎了根。

终于冲破云层,拔云见日,一切的寒冷与孤独都似乎消失了,又或者,你已然适应了。

你发现这条向上的路并不是你孑然一人,强者们早已在顶峰互相切磋,把酒言欢。

他们回头,看到了你正在朝他们走来,步伐稳重,目光坚定。

他们向你挥手:“嘿,你终于来啦,等你很久了。”

够着阳光的那一刻,你一笑,眼里有波光暗涌。


我是小攸

,我又怎么不孤独,但是我深信这条路是对的,是真名士自风流,心怀强者姿态,何用瞻前顾后?孑然一身,亦和同在这条路上的你,惺惺相惜。

早上,你在地铁上翻了几篇得道上的专栏文章。

中午,你买了个便当,一边吃,一边看了几个ted演讲。

晚上,8点多下班,你赶紧跟上微信里参加英语训练营,听着老师的语音您有点犯困,一不小心睡着了。

这不禁让你想起了你的大学时光,不同的是大学在课上睡觉是浪费父母的钱,现在你是浪费自己的钱。

你也许会因为工作跟不上老板的思路,被老板挤兑几句,每个月你看了顾问工资单总是有种按捺不住的辞职冲动,但想了想好像跳槽去其他公司也找不了多少工资,所以就忍气吞声的先继续干下去。

你虽然一直在学习花钱报各种线上或线下课程,但是你的个人能力似乎没有显著的增长,也没有体现在薪水上,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其实,买了一堆上不完的网课的,不只是中国人。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13年的一份报告,他们在Coursera上开设的16门课程,只有4%的学习者最终获得了证书。

哈佛大学在edX上的课程也只有6%的完成率。

但往往真正高效的学习者,比如自媒体大V和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他们不仅能够有效地学习,同时也能比一般人更快地把学习到的能力变成钱。

根据我的观察,大多数网课的学习者更像是知识森林里漫无目的的游客,而这些高效学习者更像是知识猎手,一发必中。

“漫无目的的游客”与“知识猎手”的学习方式到底有何不同呢?

一、学习碎片化,缺少思维体系的构建

很多时候,“知识猎手”,他们阅读一本书很快,因为他们对于某个领域的知识已经有了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

他们看一本新的书,只是从中找到一些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同时把它们整合进现有的认知体系中。

对于新手而言,也就是“漫无目的的游客”,他们本身没有自己完整的认知体系,阅读速度自然很慢。

同时,没有完整的认知体系的人更容易被误导。

二、错把过程当结,没有量化的目标

很多学习者,他们只是定了一个很模糊的目标。

举个例子来说,你开了一个公众号,只把“我要当大V”当作自己的目标,从来没有考虑把“1000关注”“5000关注”这样的成果作为目标,或者是把更高阶的自媒体运营目标“实现月入5000元”“月入10000元”等设为目标。

目标是有层次的:

定期更新—粉丝数量—收入。

你看起来好像很努力在做一件事,可是连目标方向都没有设定好。

三、停留在学习阶段,没有进入行动阶段

就像那句流行的话所说的,听了一卡车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读了一仓库书,还是没有动笔写出一个字。

原因是你做了知识的囤积者,而不是知识的实践者。

四、缺少高质量的反馈,一条路走到黑

在任何一个知识领域,一个人提升能力的过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碰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有可能来自你的自身条件,或者是来自环境。

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外界的反馈,不断地调整行动策略。

就拿“管理”这件事来说,假设你是一位新晋升的管理者,你需要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

对于思考型的员工,你要给他数据,告诉他这样做决策的原因;对于那些行动型的人,你只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指令,他们就能自动完成。

知道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解决。

一、不想陷入低水平重复的泥潭,你需要掌握概念系统。

“高手的套路”本质上就是一套概念系统。

比如以“过年”为例写一篇文章,新手总是说好像没有东西可写,但是别人写“过年”能写出好几篇爆款文章。

在新手的大脑中,每个概念是独立的,互相不关联。但是在高手的大脑中,每个概念都是有联系的。

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素材,新手没有办法把它们联系起来。

高手更善于发现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所以他们能写出更多爆款文章。

从新手到专家的【德雷福斯模型】

德雷福斯模型是由德雷福斯兄弟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提出,他们考察了行业技术能手,包括商用客机飞行员和世界著名国际象棋大师。

研究表明,从新手到大师要经历能力、态度、视角几个方面的巨大变化。

对于新手而言,他们基本上什么都不知道,最希望得到的是一个行动的指南。

简单来说,就是告诉他们怎样一步一步地操作,最好手把手地教。

对于高级新手而言,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不同的场景,可能需要不同的知识。

他们的大脑中完全没有关于某一个领域的体系化的概念,所以他们可以去尝试,但未必能解决问题。

胜任者是已经在大脑中建立了概念系统的人,同时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概念系统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之间迁移。

对于精通者而言,他们不仅能用现有的概念系统解决当下的问题,而且可以从他人的行为模式中学习。

他们想找到自己的概念系统在更大的一个概念系统中的位置,通俗地说,就是理解做某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

大师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模式的发明人,他们有一套概念系统可以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同时,他们能够把自己解决某一个领域的方法论有效地总结出来,指导从新手到精通者的各个阶段的人去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对概念系统的掌握程度越高,一个人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如何建立概念系统?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把新学到的知识点和已有的概念建立起联系。

通过模仿别人的概念系统,快速完善自己的概念系统。

当我们在大脑中建立了某一个领域的概念系统之后,就可以用来构建演讲或者是文章的结构,速度会大大加快。

举个例子,比如我看到【为什么你学不会】的这段论述:

基于学习科学的研究,一般人在“知道”和“做到”之间存在几种差距。

知识差距:是否具备相关知识。

动机差距:有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

技能差距:能不能做好这件事。

习惯差距:能否自动、自发去做。

环境差距:环境是否支持你去做这件事,有哪些障碍。

如果你要完成从“知道”到“做到”的转变,首先,你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

其次,你要有足够的动机去采取行动;

最后,当你把行动和知识结合成技能,养成一种内化的习惯后,再根据环境的反馈,不断地调整你的策略,才能得到不错的结果。

这样,你才算是真正地做到所谓的“知行合一”。

我联想到了杨国安的【杨三角】理论,知能愿。

知识差距和能力差距,可以归类为会不会?

动机差距和习惯差距,可以归类为愿不愿意?

环境差距,可以归类为容不容许?

这样我就完成了新知识和已有概念的联系,构建系统,从而达到握少知多的目的。

二、建立知识框架4步法,快速学习新领域知识。

当你想跨界进入一个全新领域的时候,你的时间往往非常有限。

快速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没有比一边总结一边实践更好的方法了。

介绍一个“3W1H”模型,你可以用它快速地建立新兴领域里的知识结构。

为什么(Why):为什么这个领域是有价值的?

是什么(What):这个领域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

如何做(How):这个概念如何落地,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谁(Who):在这个领域中谁做得比较好?我们可以跟他学习什么?

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有趣的文章,就可以用这个知识管理的框架,快速地梳理出一个思路。

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写“有趣”这个话题?

因为有趣是很多人想要达到却没有达到的境界,也是很多人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在知乎上“如何变成有趣的人?”这个话题有8万多人关注,几百万人浏览。

是什么:

需要对有趣下一个定义。

我对于有趣没有定义,而是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平庸无趣的人活在单一维度之中,有趣的人心中有着多元维度。”

如何做: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①你要吃过、玩过,见过不同的风景。

②自我嘲讽让别人拥有优越感,同时实现我们与自我的和解。

③总结一些行业里让人感到冲突和矛盾的地方,把它用一种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谁:

谁在这个领域做得比较好?

我举了几个人的例子并且进行了逐一分析。知道了谁做得比较好,你就可以参考他们的模式,让自己少走弯路。

三、总结方法论,快速掌握全新知识要点。

在你的文章中,如果能有一些方法论和模型,一方面可以提升对方的收获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对方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和想法。

总结方法论的能力,可以从模仿开始:理解经典模型—提出自己的假设—实践检验—完善模型。

一个方法论之所以能够成型,绝对不是拍脑袋能搞定的。

很多经典的管理学著作、心理学著作给出了我们大量的模型和方法论。

这里给大家提供3种常见的方法论模式。

方法论模式1:矩阵法

特别适合用来处理一些需要差别对待的场景。一般来说找到合适的横轴和纵轴,我们就可以较快地区分不同情况制定策略。

比如职业生涯规划中有一个模型叫能力管理矩阵就是这个思路。

方法论模式2:循环法

循环法非常适合需要不断迭代的执行过程。它表达的是,在不断的迭代过程中,项目的产出能够不断得到优化。

举例来说,PDCA循环就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稍微改造一下,形成pdcaal模型,用于指导一个初创公司的工作。

计划:思考清楚这项工作的5w1h要素

行动:按计划分工具体执行

检查:检查每个执行者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求助:需求相关方支持

处理:达到目标,认可和奖励,总结成功经验;未达到目标进行第2轮pdca循环总结

总结方法论:产出如何做成这件事的方法论

方法论模式3:公式

公式比较适合总结一些你相对较为熟悉的领域内的方法论,若对一个全新领域的知识进行总结则容易出现硬套公式、刻舟求剑的问题。

比如我把回答面试问题的方法总结成公式:

我的缺点=一个真实的缺点+不伤害岗位胜任能力+改进方案

你为什么要应聘公司的这个职位=我的优势+公司哪里吸引力了我

自我介绍=我是谁+胜任原因+求职动机

总结方法论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提高你下次解决类似问题的效率,另一方面方便其他人在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用你的方法论去解决问题。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看完想请你帮小姐姐一个忙哦:

1、点个赞,让更多小伙伴看到这篇分享

2、点个关注,第一时间get我关于职业世界的各类干货 @爱达姐姐

3、点个收藏,抓住它,别让这个回答跑掉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1、说话谈吐别人一听,就觉得你肚子里没什么货:

You are what you eat. 你看什么,就像什么。Twitter创始人说:“你看过的信息和你摄入的食物一样重要,信息会影响你的思想、你的行为、你的气质。

言谈举止、关注点、谈吐用词,这些特质是你说几句话,别人就能立马分辨出来的。

2、增加信息入口,是使人突破成长的最好办法。

常见的信息入口比如,阅读经典书籍,互联网信息资源等等,更难获得的信息入口其实在人群中,也就是人际关系和贵人指路。

3、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决定,做好决定,影响你做决定的2个因素,第一是你所处的信息环境,第二是你的决策模型。

信息环境就是你平时都在看什么信息?你所在的公司是怎么传递交流信息的?你看到一些事情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样的?你会不会听别人的分析评论来校正自己的观点?

▲我手机中的主要信息来源,RSS需要你主动寻找筛选,newsletter是外媒的精选文章推送,英文播客推荐点这里

4、在“风口”出现时,其他人还没有知觉,而你无师自通地有了狗一样的嗅觉。你不知道你怎么嗅到的,但是你知道这就是“爆发点tipping point”。

这是你过去几年,阅读过几千本书,看过很多新闻,分析过很多模型,走过很多地方,内心锤炼以后的结果。

用乔布斯的话说:有时候,我们看上去是在绕远路,看上去是偶然的、未曾规划的际遇,直到抵达目的地之后,我们才会了解,是这条未经计划、不可思议的路,把我们带到了这里,这是我理解的connect the dots,连点成线。

优质信息源推荐 | 你不能错过的私货,不轻易透露的顶级投喂mp.weixin.qq.com

5、不用担心错过什么,有一天你会明白,关闭可能性 与 开拓可能性,同样重要。

一份对你来说有价值的信息列表、时间管理清单,是一份【你有时间的话做什么】、【你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事情是哪几个】的清单。这份清单不用高效、精密,不用关注所有消息,更不用排满所有时间,而是享用时间,把选择了的事情做好,打造未来。

6、别列书单,列问题单。

我们经常罗列清单、收藏文章,但这些书单有多少是你真正有动力去读的?读完了还能实践的?

列问题清单,然后分类去寻找书籍,是我常用的读书方法,这样有动力读书,也有动力去实践书中方法。

如何快速get一本技能书?mp.weixin.qq.com

7、不管什么方法,都要通过实践才能知道对自己的效果,有没有用,不去做怎么会知道呢?

这个答案,还是只能自己去行动,进行自我验证。问题在于,实践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你愿意付出努力去试错吗?

确实去做了,并且坚持下去,那么方法是不是适合你,自然就会明了。

戳心了:今年你读了几本书?不读书的7个原因mp.weixin.qq.com

8、每天这么多新闻、这么多APP弹出消息,根本没办法看怎么办?

主动筛选信息,保护好你的信息源,小心你为得到经验、知识付出的昂贵成本。

我最喜欢Newsletter的地方是:能安静地沉浸在优质的文章里。

1、不会因为专业门槛高、小众导致的阅读量低,好内容就被人忽略;

2、专业人士整理打包好1周的重大新闻、最多人阅读的文章;

3、没有标题党:标题和摘要绝对精准地概括主要内容,不想细读就不点开;

4、非常友好地帮你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结构清晰有逻辑,看不完全文也能从小标题、段首句掌握中心思想;

5、没有乱七八糟的评论,不会被APP其他消息打扰:你可以不被影响,独立自由地思考;

6、语言精准,用词讲究;

  • 订阅方式:搜索【你想去的、你喜欢的学校/专业+newsletter】 搜索【你想去的、你喜欢的公司/行业协会+newsletter】
  • 搜索【杂志/报纸名字+newsletter】

按照烧脑程度,我来分享一下筛选优质信息源的思路。

优质信息源推荐 | 你不能错过的私货,不轻易透露的顶级投喂mp.weixin.qq.com

9、听电台播客、podcast:

(1)你可以在听的同时做其他事情。播客会给你陪伴感,就像有人在跟你对话一样。

(2)有时我会听到播客中的1句话,会触动我,受到启发,这句话会成为我的是日金句quote of the day,成为我的行动指南

把别人积累的经验转化成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听别人聊天对话,很有意思,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3)在等待排队、在车上、走在路上、一个人吃饭、收拾房间等碎片时间里,我会开一个电台播客听。

最近我发现睡觉前听播客的催眠效果,出奇的好!

播客对你的听力要求高一些,不过你可以把播放速度调成原音的0.5/0.75倍速。

英文播客推荐点这里mp.weixin.qq.com

我是记笔记的,而且我是手帐控:

工作手帐:

工作手帐 = 效能提升利器 + 经验启示录

生活手帐

亲爱的,你把现实写的太难啦:6条不正经的小事

手帐上的思考:

怎么正确地犯错?KPT反思笔记法

选择比努力重要。
问题比答案重要。

否则,不会听过这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

你注意了,只有自己【天赋】【知识结构】【价值观】三者的交集,才是你要投入自己人生战略性资源的地方。

人这一生何其有限啊,连青春都是无声无息地就回不去了。
珍惜自己的时间、金钱、身体和人脉

比如:
①少做废动作;
②三思而后行;
③贵人不贱用。

这些都是很好的个人资源分配原则。

不是战略核心的事情,克制自己废动作的欲望;
是战略核心的事情,算好可承受范围内最大代价,付出120%到200%去拼命。
为什么?

因为如果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大概率,是对不上那个【刀刃】的。

为了保证你在核心战略上能够拼命,那么在非战略性的事情上就要学会和他人合作、分工或者直接外包。

我都不想讲什么故事或者实际案例。
大部分人的问题,根本不是变强的技术性问题:所谓够不够努力,或者知不知道怎么发力。

变强的起点是一个执念——”我要变强”的审美。
这个执念,或者说对【强悍】的审美才是那根串连传奇的金线。

大部分人,都没有这种urge【渴望】,所以不敢与众不同,不敢失败,不敢走出舒适圈,不敢追求爱情,不敢这不敢那,甚至还有什么不敢结婚不敢生病不敢生孩子。

不要忘了,

人生只有两种状态:
要么进攻,要么防守。

人都只活一次,打开局面,活到极致,自由心证。

以上。

周末一点反思,没有废话。

变强的过程,其实就是判断力增加的过程。

也就是说,你看得越选越准,规划越清晰,就越能做到在复杂变动环境中,快速适应,抓住机会,四两拨千斤。

强大的人不是一种用力过猛,而是深度思考后的,行动上的恰到好处,这是来自深和静的力量。

高手过招,从来不拼蛮力,而是拼判断力,找生死穴。

当初百团大战,战斗最火热的时候,王兴每个月要有三个工作日,不接电话不回信息。

干嘛?闭关。

闭关推演过程中,他悟到,可以从更高维度理清楚这背后的故事,然后用降维打击的方法,获得赢家通吃。

这种在面对巨大压力和未知之前,所做出来的推演和判断,不仅考验智商、信息量、思维方式,更是锤打本心。

你的本心是否澄澈,明净?你的价值和存在,是否是你真心所愿?你所做之事,是否值得你一心一意?

我看人有一种直觉,现在正渐渐梳理成一种方法,就是:看人先判断其精神形态,看其灵气。

怎么说呢?就像是,每个人都有其精神图腾。强大的人,其精神气清澈、有形态、源源不绝。

很多有灵气的年轻人,神采飞扬之间,自有光彩。小朋友更是,一个个虽不成型,但都澄澈得很,小灵气滋滋外冒。

但是,大部分人,年纪大点,就开始浑浊,模模糊糊,不成形态。

只有极少数的人,能保持本源,而能修出形态的,更是少之又少。

这些强大的人,他们的图腾有些是老虎、豹子、鹰,有些是树、是水、是一阵清风。

所以,大佬都是有气场的,这种气和场就是来自于精神。

以上是我个人感受,写得有点玄哈。那说点实在的。

在我看来一个人,要变得强大,至少有这几个经历要具备:

  1. 对内:建立起完整的自我意识

完整自我意识的人,才能独立思考,知道去追求。对于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有清晰的判断。

能说出好恶,能够清晰地表达「想要」,就已经是成型了。

2. 对内升级:又经历了对自我的解构

你有没有发现有一类人,对自己特别狠。能够不顾一切地做到自己想要的事,完全不在乎别人是否认同,会不会阻碍,有什么看法。

这种人,在很多人看来,是因为有极大的自我,比如曹操所说的: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人还是算不上高手。他们可能强大,但还是能够被打败,只要击碎他的「自我」就可以了。

真正强大的人,能够极大地解构自我,也就是自己把自己的那点ego,给看透了,揉碎了,扔掉了。

所以,就没了身份,没了羽毛,没了所谓的「我应该怎么样」的束缚。

在我看来,我的偶像,鲁迅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极致了。

他对人性解剖得狠辣,但是我想,他对自己的解剖,更狠。

补充:

大家对什么是解构自我不是很了解,其实很简单:你不再被自己的身份、性别、在外标准和价值所束缚。

比如,我虽为女性,但是我不会因为自己是女性身份而懊恼,愤恨。

性别差异和不平等确实存在,有些人也对女性这个性别有偏见,

比如会有人评价我:你的逻辑和理性,在女性中是少有的。

我既不会被这句话冒犯到,也不会觉得这句话是赞扬。

因为在我这里,我已经解构掉了「性别」,在我看来,性别就是一个符号属性而已,和「逻辑与理性」没有关系。

我的逻辑和理性,是我的后天教育和自我训练所得,我可以更理性,更有判断力,但和「我看起来是谁」没有关系。

鲁迅不被他所在的环境所定义,他先解构了「一个地主家的少爷,一个医生,一个旧时代的人」应该怎么样的身份,而重新自己定义了「一个人」应该是怎么样的。

所以,才有了那么振聋发聩的呐喊,和对污浊麻木的口诛笔伐。

这种解构,起源于自省,升级于视野的扩展,和对意义的终极思考。

3. 对外:有完整的基础知识结构和基本的逻辑

如果前两点是底层架构的话,知识体系和逻辑能力,就属于操作系统的核心软件。有了这两点,才可以做一些基础的功能运算,应付日常生活。

而没有逻辑,知识结构也不完整的人,就是凭直觉生活,自然过得艰辛。

4.对外升级:基于元认知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体系

完整知识结构的升级,就是形成健全的学习方法,能够不断迭代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不至于落后死板被淘汰。

而逻辑思维的升级,就行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包括能够有自己思考的道、法、术、器,经过严谨地训练。

阿里巴巴的曾鸣有一次回应说自己为什么有那么好的判断力,对趋势的判断说的每一点都对。

他说:得益于两点,一是长期严谨的学术训练,二是阿里巴巴的平台给的信息量。

长期学术训练,是思考方式和深度的训练,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

而阿里的平台,给他喂养的是最精华的信息量。

所以,在前面四点的基础上,想要变得越来越强大,就去追求最后一点:

找到信息量最大最精华的地方,去吸收这些精华,打磨自己的判断。

修心,修自我,修思维,修信息精华。

大约如此。

共勉。

最后安利一把:

公众号视频号「杨大宝识」可以找到我,视频号每天更新,欢迎围观。

在说说我的北漂成长经历前先附上短诗一则

第一章

我走到街上。
行人道有一处深坑。
我掉了下去。
我迷失…… 我无助。
那不是我的错。
仿佛永远都找不到出路。

第二章

我走到街上。
行人道有一处深坑。
我假装没看见。
我又掉了下去。
真难相信我竟跌落在同一地方。
但那不是我的错。
又是花了很长时间我才爬了出来。

第三章

我走到街上。
行人道有一处深坑。
我看见了它。
可我还是掉了下去…… 那是一种习惯。
我睁着眼睛。
知道自己在哪里。
这次是我的错。
我当即爬了出来。

第四章

我走到同一条街上,
行人道有一处深坑。
我绕了过去。

第五章

我走到了另一条街上。

—— 鲍莎·尼尔森

2015年3月,我主动离开了安逸的工作岗位,身上揣着800元,带着行李只身一人从老家县城坐火车来到了北京,开启了我的“梦想之旅”。

当我踏上北京火车站的那一刻,感觉自己已拥有了整个北京,拥有了整个未来。

一、找工作

我按照朋友介绍的地址,找到了二里庄那边的学生宿舍住了下来,算是安顿了下来。紧接着就是找工作,据朋友说在北京找工作,最低工资也有2000元,如果做个程序员的话,3000-4000没问题,当时感觉能够挣这么多钱,真是让我既憧憬又兴奋,毕竟前一份工作实习期也只有800元,即便转正后也才1200-1300元,而在北京开出的最低价都是之前工作的两倍甚至更多,此时我断定来北京来对了,我兴奋不已。

临时安顿好之后我就开始了漫长的找工作之旅,当时想到的就是打磨一份简历,然后在“智联招聘”、“51job”等招聘网站大量的投递,之后就回宿舍等消息,大约2个星期后,接到2-3个面试的电话,我穿上正装,兴奋的来到面试公司,当前台给出面试试卷让我答题的时候,我傻了,毕竟大学的时候学习的都是些非常皮毛的知识,而企业中给出的面试题都是没见过的知识,几轮面试下来。

结果可想而知,而这个时候来京已经接近2个月了,我深知一定要在身上带的钱快要耗尽之前想办法找到工作,但几次面试后的挫败感让我深知能力不足。

就在一个大热天的下午,我接到了一个嵌入式培训机构的电话,该培训机构是我曾经在网站上投过简历,并且在我的学校也曾经做过宣传,对它有一定的了解的机构。

这次主动找我聊的人事人员花了1个小时在了解了我的情况之后,推荐我参加他们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且签订协议一定能够找到我期望的薪水的工作,但培训费用为1.2W,这个数字着实吓到了我了,相当于我大学3个学期的学费,反过来想,临时找到的工作也就2000-3000,而从长远来看,找到嵌入式相关工作后能够带来的回报更可观。

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可钱从哪里来,让我犹豫了。

当天午夜辗转难眠,一个人走出宿舍,来到了宿舍前面的小桥边,我自问自己:是否愿意在自己身上赌一把,拼上三个月,如果成功了留下来,没有成功,那就没有必要在这里待下去了,干脆就卷铺盖走人吧。

下定决心之后,大半夜我拨通了家里的电话,为了让家人安心,我临时编了一个幌子,说我找到了工作,但公司要1.2W的押金,老爸没有多问,第二天就借足了款打到了我的银行账户里,我呢,交完款,就卯足了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培训,那个时候才感觉到这次学的知识是真真切切的为自己而学的。

因学习目标很明确,每次都是早晨7点从宿舍出发,培训完一整天,晚上22:30回宿舍,一般在上下课的一小时车程上,借助暗光看资料,整理当天所学的知识,三个月的投入下来的结果是我如期的找到了我在北京的第一份嵌入式相关的工作,尽管起薪在现在看起来并不高,但对于当时的我而言能够坐在办公司穿着干净的衣服办公,已经算是奢求,并且当时认为公司前景也非常不错。

时隔三四年年,站在我的角度来看,证实了当时我的“赌注”是对的,这家公司目前在国内的安防届已经是首屈一指了。

这件事让我学到了:

  • 关键时刻要靠自己,投资自己是没错的。
  • 不要太注重短期收益,要放眼未来,看长期收益后的回报。

从这件事开始,我开启了我的成长系统的第一步:定期的主动投资自己,给自己定期打补丁,持续学习这件事也是贯穿我成长系统始终的必要条件。

二、初入职场

刚进入职场,领导安排什么我就尽量去做,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每天差不多都工作到午夜23:00左右才回家,有的时候当天没做完的话,一咬牙跺脚就决定通宵也要把这件事干完,周末没事的话就去加加班,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一年。

这一年中我经常感冒,一段时间后就要往医院跑,体质很差,就在2016年的3月份的一个周例会汇报的时候,我和我的领导沟通,说工作压力太大,身体有点吃不消,本想寻求些安慰,没想到得到的回复是要让我调整心态,好好努力干,心一下凉了一截。

这事之后的2个星期,我在参加的公众表达的培训课里,以学长的身份出席,当时那节课的主题是要求每个在场的学员在10分钟内陈述一件自己的成就故事。当一位40岁的老哥站讲台前,开口的第一句就说“让我分享一下我跑下来马拉松的经历吧”。

当听到这个主题时,我眼前一亮,他?在40岁的年龄?跑完马拉松?

在当时的我觉得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根据他的陈述得知他是为了戒烟而坚持跑步,从最初的1公里气喘吁吁,然后是3公里,5公里,直到半马及全程,整个故事讲完后,直接震撼了我的三观,我想这位老大哥能做得到的,我也能做得到。

从那开始我就开始主动锻炼,我采用的方式是用微信大量的主动加一些运动爱好者大约有500人左右(这之前我的理念是从不加陌生人的),其中的一个小惊喜是这个过程中我加到了一些国内顶尖运动员,同时我也主动加入一些微信运动群。

这件两件事让我学到了:

  • 身体是自己的,没有人比你更关心你的身体。
  • 多听多看他人的分享,从他人的分享中收获一些自己未曾遇见的事物。

三、现在

现在,良好的身体基本能够应对各种工作压力,同时我也加入了各种跑步团体和组织,大家都在圈里打卡,全国各地的都有。

爱运动的人大多都有几个共通的爱好:早起,看书,参加各地马拉松比赛顺带旅行。

在被大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我也积极的早起运动,在看书方面,不管什么书,只要确定是对成长有帮助的就看,像时间管理、心理学、成功学、财务管理、公众表达……

每天坚持看一小时,一年下来也看了50-60本,当时只是为了看而看,就是觉得别人都看自己不看好像少点什么,心慌,同样的我也习惯性的自费到各地跑马拉松顺带旅行,有的时候就干脆去旅行,几年之间游遍了大半个中国,也通过旅行见到了更多美好的风景和各种有故事的人。

某天处理了大量的售后问题,还因为处理效率较低被各种投诉,情绪很不好,傍晚的时候又被领导催,某某项目的问题现在怎么还没解决啊?

当时就和领导来情绪了,领导为了安慰我,在沟通的过程中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工作4年了,之所以没有成长,你想过为什么嘛?

当天晚上就这个问题辗转难眠,想想四年时间,除了重复做那些我擅长的事情外,工作上似乎没什么实质性的成长。

再看看那些自己参加的大量的课程,看了大量的书,去过了大量的地方,跑过了很多马拉松,都没有融入自己的想法,只是为了做而做,没有吸收,没有做总结和思考,也难怪被领导说效率一直上不来,课程学完了没好好利用,书看完了就看完了,没想过要总结,旅行去过的许多地方也没想过去这里做些什么,只是从众般的去做一些事,同样的跑步只是像平时一样重复的跑着,成绩没有任何的提升,总体而言是处于一个成长相对停滞状态。

为此,我想到的办法是就我所做过的事做日总结,然后就做过的总结晒到朋友圈里,每天都晒,不知不觉中,就晒朋友圈这件事上快到一千天了,这也确确实实的给我带来了改变,包括将看过的书用在工作上,刻意的锻炼提升了全马成绩等等。

这件事让我学到了:

  • 刻意的去总结你经历过的事物为你所用。
  • 好习惯积累到一定的量后会有质变。

下面就是方法论了

其实每个人成长的路径,其实并不像一条直线,更像是一条螺旋线(Spiral)。从出生开始,不断扩大自己的半径…… 折腾很久才能走到 A 点,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再折腾很久才能走到 B 点,基本上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智(但需要外力);只有极少数极少数人才能独自走到 C 点……

对,你没看错,就是这张图 —— 就是这张图能够一下子说清楚无限成长路径是什么样的……(以上的螺旋线,是我偷懒用若干个半圆拼出来的 —— 本来还想写个程序画,突然发现可以用 sketch3 几分钟画出一个伪螺旋线……)

控制身体(Control of Body)

第一步当然是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这本身并不难。但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从蹒跚到正常行走,还是很耗费时间精力的。学会跑步,看似很容易,其实也需要挣扎;学会骑自行车,又要挣扎一段时间;学会游泳,也要挣扎一段时间,想要游得好,就要很多练习,且略有风险;复杂一点,学会舞蹈,不仅要挣扎,还要磨练…… 每次都需要新的方法去控制身体,适应新的环境。

到了上图中的 A 点,每个人都可以大致控制自己的身体,以便“随心所欲” —— 想要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需要跳起来就可以跳起来…… 我们开始有了“探索”的能力和需求。

控制心智(Control of Mind)

控制自己的心智(mind),难度显然比控制自己的身体高多了。心智这东西,常常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当然,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手里就没有过缰绳。

学会思考,并不容易。最初的时候我们很难判断对错、好坏,在没有找到一套有效的思考准则之前,我们只好诉诸权威……

绝大多数人都能走到上图中 B 点,但那里基本上就是他们的终点了。到了那里的时候,边界已经不小,很多人“感觉上”自己已经能够思考了,够用了 —— 实在不够用了的时候,可以咨询一下别人么。 反正总是有答案,至于那个答案究竟对还是不对,其实并不重要,因为这个世界总会证明给每一个人看:你这么想就是对的!

无限成长(Open-ended Development)

走过 B 点,接着还有很长的路走……

要从权威的影响中独立出来,学会一套用来衡量对错、好坏、主次的方法论、价值观,包括逻辑思考能力、独立思考的勇气、科学方法论的培养、有效表达沟通的能力、修正认知偏差的能力……等等。

这很难。需要的时间更久,需要的勇气更大,需要的耐心更多…… 但与此同时,疆界也不断地开阔起来。疆界的开阔并不意味着自动有所收获,都是一样的:有美景、有崎岖、有陷阱、有波折、有雾有霾、有风有浪、有神有仙、有魔有怪……

很多人在走到 B 点之后其实并不甘于留在那里,但在走向 C 点的过程中“操作系统崩溃”了 —— 主要是因为操作系统容错能力太差。这不是开玩笑:

绝大多数抑郁症症状,其实是由错误思考结论引发的生理不适、甚至是生理毁灭。(人就是这样的机器:软件可能毁掉硬件……)

有那么一些人,应该是极少数,他们不仅走到了 C 点,还要接着走下去。一旦走过了 C 点,那就是传说中的“无疆行者”,脚下便是“少有人走到的路”,风中飘荡着些许孤独……

就是这样。

如何你对学习和成长还想有其他了解可以看我的回答:

我们·是·怎么走向平庸的

人是怎么废掉的?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高效学习方法?

你是如何强迫自己不断学习提升的?

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学霸们是如何高效率地学习、工作、生活的?


如何你现在还处于迷茫期,可以关注我的微信:认知学习再学习,后台回复 职业规划 ,希望这份礼物对你有所帮助!

说起“强大”

你会想到什么?

无非是超越同龄人

变得有钱or有能力or有权势or有名气

没有很多大道理,只讲两个小故事~

先说结论:想要变得强大,最重要的便是懂得尽可能早的投资自己

时间在哪是看得见?钱也一样,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是否能成倍的赚回来,取决于你花在脖子以上(脑袋),还是花在了脖子以下!

钱花了可以再赚,但是学习的机会不是一直都有的。

视野的开阔、心智的成熟、朋友的结交、生活的体验往往比攒钱更紧急更重要

视野决定了你到底是时代的弄潮儿,还是只是被时代玩弄了。

当常规积累的速度配不上自我期待时,花钱加载自己的快速学习力就非常必要,你有没有对大脑进行着一次次的“扩大再生产”呢?

请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时间的积累下本来相似的人,为什么会拉开巨大的差距。

有人说,机会就像无数流星划过,穷人都很巧妙的躲开了,为什么呢?

一个人的愿望会深刻地影响着TA的消费观,相信这个大家都深有体会的~

认识某个行业的大咖,无论多忙,他总是每天挤出一小时来自我充电,报各种付费课程来加载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一回聊天时,他这么说道

为了与有人格魅力的人来个邂逅,就算多付点钱,我也甘之如饴,乐在其中。我现在每个月都会买很多新上的原价书,对于新鲜出炉的优质音频付费收听,我在分享经济中完成着输入输出的新陈代谢”

这里简直说出了优秀人才的心声啊!!! 虽然多付了钱,可是节约了更多的时间,还能获得更优质的服务,何乐而不为呢?

当消费升级后,生产升级了,人生才能升级。只说消费升级就能人生升级的都是大忽悠,我们强调生产升级的重要性!

你花钱见的世面,走的弯路,学的技能,悟的智慧,只有经历了这些产出,才会变成你赚钱的能力。

在花钱上拎得清轻重缓急,舍得为未来和格局付费,舍得为产出和成长掏钱的姑娘们,已经少奋斗10年了。

时间宝贵,我们还有那么多想要做的事情,少奋斗的十年用来做喜欢做的事情,人生会不会更圆满得多?

[玫瑰]在年轻的时候,一定不要吝啬花时间花钱去充实自己,认识不一样的人,你会发现自己的认知在不断的更新和迭代,你能赚回来的,远不只是学费而已。

有时候改变我们的只是那么一个小小的思想和方法而已。但是也许就是那一点,可能就是改变人生的一个支点。

在这里我想到一个人

我侄女所在幼儿园的园长,那个幼儿园条件很好,园长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觉得应该把这个很好的教育方法,带给更多的孩子。

于是,她就出来自己创办的幼儿园,万事开头难 ,最初的幼儿园,第1次招生只有6个人。可贵的是,她从来不放弃,就一直在这个领域里去提升去学习别人优秀的办学经验。

最初的时候,困难时期,她的老公父母都过来帮忙

这其中的花费,用她自己的话说,很多很多。我经常在朋友圈发现,她经常在周六周日的时候,不是在汽车上,就是在飞机上,或者在课堂上,趁着这个时间去学习取经充电。学习之后,回来讲一遍告诉幼儿园的其他老师。

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在幼教这个领域做出了一番成绩,她现在是8家幼儿园的总园长。

一直不忘提升自己,不断学习,目光长远,舍得为自己投资,十几年时间,给到她这么大的回馈,时光真的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对待它的人。

是的,这个投资自己的花费是投资不是消费,投资大脑投资眼界,因为这个花费后面一定是可以给你带来更大的回报的,这个不是我们买件衣服或者吃顿大餐能够换来的。

一个开明、有远见的父母一定孩子人生好的引路人

如果我们的父母已经做不到,但我们自己这一辈可以通过学习,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开阔视野和格局,做好孩子的财商教育,做好他们的领路人

说到这里,我忽然又想到一个人,詹青云。

有一期呢,薛兆丰教授一段关于贫穷的论述里就提到了詹青云

先说说什么是贫穷呢?

著名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说:“贫”是你当前没有多少钱,当前的财富状态比较差,或者当前收入比较少;而“穷”是尽的意思,没有希望的意思

著名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说:

“贫”是你当前没有多少钱,当前的财富状态比较差,或者当前收入比较少;而“穷”是尽的意思,没有希望的意思

许多人贫,主要是因为年轻,还没有到获取收入的时间

那有多少人是穷的呢?是没有希望的呢?

詹青云借了100万去读哈佛大学的学位,她穷吗?

她贫,她欠债,但是,  她  不  穷  !

她很幸运,遇到了很开明的父母,从小就很注重对她在教育上的培养

从小学到高中的时光里,她经历了6次转学,从乡村小学到县城中学,再到省重点中学

每一次转学,对她而言都是一次难熬的经历,因为频繁的转学让她的成绩并不是那么优异,甚至还一度成为班里最跟不上的差学生

在这段痛苦的时光里,是她的父母给了鼓励和支持,直到高二那一年,她终于获得了第一名

父母的视野和格局,也影响了詹青云,走出去,去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成为了她一直的追求

后来,她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读大学,在学校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后,又申请去哈佛法学院读了法学博士的学位

为了能到哈佛深造,她不惜背上了一百多万的债务,也要完成自己的梦想

为了去哈佛学习,她借了100 万,她欠债,但是她不穷!!!

对于她来说,这就是良性负债。负债不一定是不好的,如果你借来的钱是用来投资自己,做能力提升的事情,那么就是良性负债,良性负债是可以增加资产的

现在的她学成归来,成为了一名律师,前途不可估量

辩手李思恒在和她的一场交锋中曾说

“青云姐姐,我说实话你出来工作之后,你底薪的底线就是我高薪的极限

谁的高薪也不是如此易得,如果没有破釜沉舟的信念,没有忍受一时落魄的勇气,没有对自己梦想的执着追求,又怎么会有今天的成功?

吴军老师在《见识》中说,比贫穷更可怕的事情,就是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

年轻的时候,你的视野,你的格局,你的野心,都是通向成功的路。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努力奋斗过,才能真的能到达自己的田野[奋斗]

持续打破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域,不断挑战更长的回馈周期。

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加班、努力工作是变强的方法,这是极其幼稚且错误的,因为社会对人的评价取决于TA的市场价值,而不是工作量。

所有人都可以轻易地加班,因为加班没有任何难度,你只需要把熟悉的程序重复执行、最多做一点有限的新尝试,就可以得到“工作完成”的正反馈,然后得到一些加班费、成为一个优秀员工,仅此而已。

简而言之,这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而无论你加班多努力,都不会让你进入更高层的平台,因为你原来不会的东西现在还是不会,就跟富土康流水线的张全蛋一样,他努力工作,但也永远都是一个质检员,成不了工程师。

对工程师也一样,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不会让你成为总工,更不会让你进入新行业,然后跟着风口的猪们一起快乐地割韭菜。

真正有难度的东西是学习。掌握新领域的知识,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前进方向,一个面面俱到、同时专攻核心组件的专家,才有可能从一个普通工程师成为总工,继而当副总、或者自己拿着项目去创业赚大钱。

一篇新领域的论文或教科书,别人连摘要都读不下去,而你可以在冷板凳上一坐一晚上、并天天如此持之以恒,那么当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你就是半个专家,因为你可以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然后,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等到项目最终实现的那天,你就成为了一个合格的专家,因为你不仅有前沿的理论知识,还有高效的工程技术,以及最重要的:成功的项目经验。

而其他人只能默默地说一句:这小子怎么连这个也会,他不是做XXX的吗?于是他们也试图模仿你,但这是徒劳的,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足够的毅力,他们只能忍受反馈周期小于十五分钟的东西、比如撸一撸技术手册里的代码。学新知识太累,构建新的知识系统更是难上加难,在学习时,人的脑海里会不断地蹦出一类声音:“这一堆鬼画符什么玩意儿?”、“为什么作者不能说人话?”、“艹怎么这章还有25页?”、“艹怎么还有25章?”

总而言之,他们坚持不下去,所以他们学不会,所以你比他们强。

人生不仅是一场马拉松,还是一场铁人三项,如果某一天你终于适应了跑步的节奏、开始以为靠着慢跑就可以走向巅峰时,却发现前面竟然出现了一条河,而你TM还不会游泳!

那么不要犹豫,跳进去。

本回答节选自盐选专栏,有助于解答该问题。

盐选专栏名:《碎片故事:小人物的命运交响曲》

作者:

全职作家

我的发小从上学起就有着和常人不同的思维方式。

大学毕业之后,就在我浑浑噩噩、勉强拿到毕业证时,他已经有了数十万存款,俨然是我们这一圈的「小富翁」。

后来我意识到,让他变强的是那种不怕困难的思维方式。

这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故事,虽然他们只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却都在发着光芒,闪耀、动人。

【生意】

方小君是我的发小,是我最值得吹嘘的哥们。

简单来说,他很聪明,聪明到了一种很诡异的地步。初中的时候考数学,一个几何图形上的数字印错了,大家都按照老师的方法算,结果算出来的答案乱七八糟,有的干脆就不会做,那道题是十五分,大家都有点慌,因为我们数学老师特别严厉,没达到高分就要抄卷子。发试卷的时候大家都战战兢兢,老师板着脸发试卷,如预想的一样大家都没拿到分数,但方小君居然得了满分。

当时就有个胖子拍桌子站起来反驳:不可能,题目都出错了他怎么可能答对?

老师说:他把题目上的那个数字改对了,所以得出了正确答案。

胖子还是不服气:他怎么知道题目上的那个数字是多少?除非他之前做过这道题。

教室一片哗然,同学们纷纷觉得有道理。

方小君把卷子放下,然后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开始画那张图,然后说明这题要考的几个知识点,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逆推,逻辑缜密的把出卷老师的意图给推出来了,继而改正了题目。当时我们那号称三环陈景润的数学老师都惊呆了,抓了抓头上为数不多的头发,放话此子前途不可限量。

其实我们也知道题目出错了,但大家都在抱怨和自暴自弃,没有一个人试图去把题目改对,所以我们只能抄试卷和发出惊叹,而他站在舞台中央。

方小君这个人很怪,他的想法从来不和别人一样。

高考后我们几个哥们一起去做兼职打零工,无非是想赚点钱买东西玩游戏,那个公司特别的奇葩,每个星期都要组织培训,哪怕你是短期工也得去听。刚开始大家还敷衍的去几次,发现整个过程枯燥无聊,于是慢慢地都请假推脱不去,但方小君不一样,每次都拿着本子和笔,比在学校听课还认真。

大家都问他:那么无聊的东西你是怎么坚持听完的?

他摇摇头:我也没听讲座。

大家下巴都掉了下来:那你他妈每次这么隆重干嘛,还带这么些东西?

他翻开本子说:这些都是我和那个讲师私下聊的东西,我觉得挺有用的就记下来了。

我们搞清楚了,原来方小君每次在讲座完都和那个讲师聊天,那个讲师据说是个什么营销大师,以前在上海的大公司做事的。方小君在课后给他买饮料,问他一些关于营销管理的事情,那讲师看这小伙子挺上进好学的,就有问必答,两个人成了忘年交。

我翻了翻本子,上面都是一些「营销视野」「塑造市场供应品」之类的话,我把本子还给他吐槽: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嘛,都是浪费时间。

方小君笑了笑:学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有用。

是的,那一天很快就来临了。进入大学,我整天上网泡妞烫头纹身去夜店,觉得生活很有意思,期末挂科的时候毫不在意,反正有补考的机会,随便怎么混,反正能拿到毕业证。方小君却和我截然不同,不仅每年都能拿奖学金,还在大学里疯狂的赚钱,你难以想象,一个学生在大学居然能挣数十万。

最开始,他在宿舍开小卖部,慢慢的储存资金。有了本钱后,他又和两个朋友做起电话卡的生意,当时学校流行一种短期使用的电话卡,打电话性价比很高,用完了就扔,利润非常可观,批发价二十多块一张,可以卖五十块。靠这个生意方小君赚了一大笔,随后把生意扩散到了周围的学校,接着他找到了学校比较好的一个乐队,他说:你们玩音乐也需要观众嘛,我可以让你们在学校开演唱会。

大胡子主唱非常不屑:摇滚这东西,和钱扯在一起就俗了。

方小君饱含深意的笑了笑:很多女生也会来。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15 篇内容

盐选专栏

碎片故事:小人物的命运交响曲

Seasee Youl 全职作家

¥19.90会员免费

二八定律是真实存在的,这个世界永远只有20%的人在思考,80%的人戴着脚镣。

所以,跨越到那20%的圈层里面,自然也就变强了。这样听起来感觉挺简单,可问题是:怎么实现阶层的跨越?

跨越阶层到底难不难?

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我之所以觉得容易是因为:一件事情会卡在0.1,很久会变成1%,一旦顺了之后,后面的进度就会越来越快。而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在1%之前,时间会刷掉90%以上的人。

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过,想象一下:

在你刚开始不会开车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侧方停车特别的难?是不是觉得倒车入库特别难?方向盘打的手酸,最后还是摆不直,甚至都想放弃学开车。
而时间长了之后,你训练久了之后,会猛然发现:原来倒车这么简单,甚至凭感觉就能轻易入库。

我只是以开车举个例子,主要是想说明每个人其实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刚开始推动前面的1%很难很难,但是一旦推动之后就会发现越来越快。

所以,我觉得人要变强,有很多种因素。但最关键的,一定会经历三个阶段:


1、修炼内功

一招练到极致,胜过你练一千招。

为什么要练到极致呢?

很简单,这一点在所有领域都是通用的。比如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高手出招总是奇招百出,快如闪电,举手投足之间就破解了敌人的进攻。

快,是怎么样做到的?

当然是经过大量刻意练习之后,形成的自然习惯(注意是习惯,习惯才是自然的,就像开车遇到紧急情况,你第一反应是做出踩刹车的动作)。

但是,太聪明的人往往无法做到极致(聪是听力好,明是视力好)。因为太聪明,所以看哪里都是机会,左顾右盼非常容易失焦,不愿意一件事情坚持到底。

如果从极致的角度出发,真正能做好做成一件事情的人,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所以,往往都需要一股傻劲,才有助于这种坚持。

也就是说,一个人最好的出路,其实是在一个领域死磕到极致(甚至别说极致,只要超越那80%的人,你就是强者)。

为什么?

如果说以前有很多怀才不遇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在互联网时代,几乎已经不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只会存在被高估的情况。

因为现在的自媒体时代如此发达,一个人只要有一点过硬的技能,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很好的展示自己,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而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自己的行业难,觉得没有出路,很多时候也是因为没有做到极致。我们看到的再简单的工作,其实都有意想不到的极致。因为我经常出差,所以酒店、咖啡厅、餐厅灯场所是经常出现的地方,你会发现有些商家的服务是真做到了极致。

如果你体会不到极致的力量,我给你举一个例子,韩寒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我曾经对这种力量一无所知》:韩寒觉得自己的台球技术不错,有一次和九球天后潘晓婷打球,他原以为虽然存在差距,但应该还是有机会赢的。

结果呢?

韩寒开了球之后,潘晓婷一路打到全部进洞,输了的人开球,韩寒再开球,潘晓婷一路又全部打到了进洞。也就是说,整个过程韩寒只做了一件事:一直在开球,根本没有表现的机会。

什么才叫练到了极致呢?

我觉得有一个很直接很重要的标准就是——大家在这个领域遇到问题时,会不会首先想到你?

比如说你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文案工作,当公司花费大量心血生产出一个产品之后,需要写一篇推文、销售文案,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谁?

大家最容易想到的人,就代表了你在公司的地位,或者说是这个领域的地位。

也就是说,修炼内功其实是变强的第一步,只有自己强了才有后面的东西,不然是没有意义的。

内功,是根。没有根,哪来的百花齐放?哪来的参天大树?


2、学会学习

先学习怎么学习,然后再去学习。

学习,无疑是人不断变强最好的梯子。学习会让你成长,会增加你的知识,更会增长你的见识,有了见识之后,人自然也就强大了。

但是我觉得,很多人没有理解知识和学习的意义。

什么是知识呢?

我觉得,只有为自己所用的知识,为自己生活带来实实在在改变的知识,才是知识。没有为自己所用的知识,最多也就是知道了一个概念。

举个例子:

比如说很多教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老师,他们教这个专业一定学过消费者行为学,但是当学生不能及时提交作业的时候,很多的老师并不能改变这些学生的行为,那消费者行为学的知识对老师就是没用的,因为并没有为自己的教学带来帮助。

所以,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应该怎么样学习?

很多人觉得书读越多越好,喜欢用多来麻痹自己。

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你只是娱乐性的阅读,那几乎读万卷书也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如果你是功利性阅读,不论是什么领域,读几本经典的书也足以让你受益终身。

我想你也注意到了,我用了两个词来形容学习:娱乐性和功利性。一般阅读只有这两种,这两种方式带来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

什么叫娱乐性的阅读?

比如说你在看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书的时候,如果你是像看娱乐新闻似的阅后即焚,可以说这样的方式就不叫学习,完全是娱乐。

当你看一本书一篇文章,看完之后不知道核心在讲什么,甚至连内容都记不起来了,说明你并不是真正在学习。

什么叫功利性的阅读?

如果你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当你看到一个觉得有用的知识点,你会停下来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怎样改进工作,改进生活?还存在哪些同样的现象?然后去实践。

当你这样去学习并且真正运用的时候,你才算是真正的在学习。如果你只是知道了道理,但是还不知道怎么去运用,说明还没吸收。

你是不是也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看似学了很多,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改变?因为他的学习不具备功利性。

所以,有人把一个人的阅读比喻成了电脑的操作系统:输入、处理、输出。一个人的学习必须经历这三个步骤,你才算是真正的在学习。

另外一点,关于学习这件事,我觉得拜师学习很有必要。

很多人觉得,看很多书就能赚很多钱,就能够变的强大。

不是的。

如果看很多书就能赚钱,那最赚钱的应该是大学里的教授,他们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而事实并非如此。

书,只不过是获取知识的一个渠道。书,其实不也是上路的人写出来的吗?如果你本身就走了很多路,最重要的不是执迷有没有看过很多书。

拜师学习的意义在于:很多你自己想不通的问题,别人一句话就点醒了你。因为很多时候你的顿悟,只不过是别人的基本功。

真正的老师,更多的偏向于教你思维,而不是给你一些嚼碎了喂的方法。只有打开了心智、开拓了思维,你才会爆发式的成长。

古往今来,但凡有点成就的人,有哪个不需要拜师、拜先生的?因为你走过的路,前人走过,你没有走过的人,别人也已经走过。

这就是为什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因为一个人的核心技能无法在短时间内一一传授给你,但他积累的的经验和智慧精华,却可以在几小时内分享给你。

其实现在互联网学习算是很方便的,因为互联网的成本比较低,你花那么几百块钱就能学习别人的核心技能、思维,多的话也就是几千块。

如果换做以前,没有个几年的积蓄,很多人根本连拜师的门都进不了。


3、善于借势

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最重要的还是讲究一个“势”。

小成往往靠努力就好,比如说你真正死磕一项技能,三年之后,你必然会超越身边的大多数人。你要明白,并不是你进步的快,而是大多数的人处于两点一线的状态。

而大成呢,靠势。而势也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大家所说的风口,或者说是时代。另外一种则是人脉。

如果没有势,几乎难有大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怕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神机妙算,也要善借东风才能实现火烧赤壁。

所以,借势也是一个人变强的关键性因素。

我举个例子:我之前有个朋友,现在的年收入在百万以上。它满足了前面的条件:修炼内功和拜师学习。

她最开始的时候是干什么的呢?在一个工地当资料员。这个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她在平时的时候,就开始发朋友圈卖货,卖自己的一些家乡特长。这个过程,足足坚持了三年。

然后呢,也加了很多的付费社群、课程。一开始也没有什么大的突破,靠朋友圈最多也就是月入一两万吧(具体多少记不太清了),当时她的朋友圈也没多少人。

后来呢,她加入了一个付费社群,那个社群的创始人出了一本书,她一下子好像就买了很多本,后来这个创始人也注意到她了,就开始合作搞事情(创始人是大咖)。

从那以后,她的势就起来了,社群的人都想着加她微信认识她。之后她的收入也很快就变成了月入四万,去年已经开始年入百万以上。

这说明了什么呢?

就像我之前举的一个例子,假如说同样是一瓶1664啤酒,如果把它放在便利店卖,可能就卖10块钱,但是放在酒吧卖的话,就是30块钱,翻几倍。

人生其实也一样:个人的努力在时代面前,甚至在贵人面前显得很微不足道。

所以,在以前的封建社会,多少能人将相,在没有遇到好的主公之前,即使一身才华也不会有用武之地,默默无名。而一旦遇到了明主,便化腐朽为传奇。

如何借势呢?有两种:

1)机遇。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风口。关于风口,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有“看见西瓜丢芝麻”这样的追风口心态,最后很有可能你什么风口也追不到。

因为很多赶上风口的人,其实并不是盲目追出来的,而是之前就在这个领域有所积累。当风口来了之后,无非就是顺势而为的事情。

比如说之前有很多电商创业者,在电商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年,前几年开始觉得没有前途,然后看见微商和社交电商火了起来,很多人也靠微商赚到了大钱,就进入了微商领域创业。

结果干了两年的时间,也没有赚到大钱,想继续做电商,突然又觉得很陌生了(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行业,平台的规则也在不断变化)。

所以,真正抓住风口的人,往往都是因为之前就在这个领域有所积累。不要盲目的去追一些所谓的风口(没有积累的风口),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追逐的(前面已经说过,第一步修炼内功是根)。

2)人脉。

人脉,其实是你能帮助的人,而不是能帮助你的人。

什么意思?

这个信息发达、万物联网的时代,想获得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并不难,但并不是存了某个人的电话号码、有了某个人的电子邮箱,加了某个人的微信,就等于认识了这些人,这些人也不一定就是你的人脉。

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就能拥有什么样的人脉。所以,一个人想要积累人脉,真正要做的是不断的积累自己的价值,并且不断的输出自己的价值。当你能够帮到越来越多厉害的人,你的人脉圈也会越来越大。

比如说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先是买了别人的书,用他的书在朋友圈做活动,才有了更进一步的联链接系。最后,那位大咖也觉得她的经历很励志,一起合作搞事情的话,可以实现共赢。

人脉,首先是自己先给予,而不是索取,并且这种给予是别人正好所需要的,或者是别人认为有价值的。如果你不断付出,还没有人脉,说明你的付出不是别人需要的,或者是对别人没有价值的。

成功者,都踏上了一定的轨迹。如果你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死磕执行,不强都难(看完这篇文章有启发,不要只收藏不点赞哈)。


推荐阅读以下百万爆文原创干货,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你想知道应该怎么样破人生的困局,你跨越阅读:穷人跨越阶层有多难?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穷人跨越阶层有多难?www.zhihu.com图标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样发现身边创业机会,你可以阅读:2020 年的创业风口是什么?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2020 年的创业风口是什么?www.zhihu.com图标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样可以提升商业能力,推荐你阅读: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www.zhihu.com图标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样提升营销策划能力,你可以阅读:无营销基础,要如何学习营销?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无营销基础,要如何学习营销?www.zhihu.com图标如果你写知道怎么样可以提升思维格局,推荐你阅读:什么是大格局?大格局的人有哪些表现和思维模式? – 余味的回答 – 知乎

什么是大格局?大格局的人有哪些表现和思维模式?www.zhihu.com图标以上都是我的实操分享,并且我现在创业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希望你有启发。我的知乎主页还有更多创业和营销知识,对创业和营销感兴趣,可以现在点击关注我的知乎主页,每周刷新一次商业认知。

如果你看完之后有启发,点个赞是对我继续分享干货最好的支持。

最好的赞赏是你的启发时间

19 人已赞赏

赞赏用户赞赏用户赞赏用户赞赏用户赞赏用户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看了很多回答,总结起来就是。

变废的人都是相似的。变强的人各有各个优秀的地方。

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的优秀可以从很多方面来权量,而颓废则是每个方面都不行。

一个人持续变强有这些特征,看看自己有几个是符合的。

1.为了远方的目标,可以忍受当下的寂寞与无聊

眼光长远的人,往往可以为了以后百倍不确定的回报,忍受当下的寂寞和无聊。

那些整日整日泡在实验室的学霸,他们可以证实自己那些不确定的想法,放弃了打游戏逛街的时候,忍受重复的实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为了考研考到自己理想的学校,在周边同学都在打游戏,谈念爱的时候,坚持每天朝六晚十去自习室学习。

2.看问题,有观点,有主见。

遇到问题,不会片面的单从一个方向思考。也不会人云亦云,听到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会有自己的思考。

3.接受不同意见,允许求同存异。

在大家都不认同这个意见的时候,懂得保留,而不是为了这个问题就和大家吵架,展开人身攻击,还美其名曰,我这样做只对事不对人。

大咖们从来不想着一家独大,一言堂,他们不仅欢迎不同意见,而且能接受不同的意见,他们觉得越是不同思维的相互碰撞,越能思考的全面深入。越能看到不同的想法,造成更高的收益。

4.接受不完美,知道自己合适什么。

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优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人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遇到积极向上的事情,自己会首先思考,自己需不需要这种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向上冲,而不是脑袋一热就一股脑往前冲。

一个人变得成熟优秀的三重境界是:

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遇到积极的事情,一股脑的向上冲,把自己的知识面扩大,知识体系扩充,增加自己的阅历和经验。

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阶段,会有选择的对待一些积极的事物。在自己已经建立知识面上找到一个或多个点,深入研究。当然,这个阶段想要的东西很多,这就造成了点很多。

三、知道自己合适什么

这个阶段实在众多的知识点中,选择一些适合自己个性,性格各个方面的线,并把这条线不断延伸,发展。同时把之前积累的点尽力连接起来。不会在无谓的事情上浪费自己的任何时间。

5.学会换位思考

领导安排自己做一件事,会使用老板的角度去思考。

一种典型的员工思维就是,老板只要安排,不问原因,安排就做。同时一边抱怨,怎么这样的事情都丢给我,怎么不给小杨,小王去做。纯是简单应付,被动的接受

变强后,老板安排的一件事情,会思考更多。

比如,怎样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到完美。会想,自己要是老板,这件事情应该做到什么程度。会换种心态,觉得自己做的这些是为了积累,为了去一个更好的平台。经常这样思考,会让你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很多烦心事,并且冷静,理智的把它做到最好。

6.学会控制情绪

想想看,自己是不是经常这样,

对陌生人或者不太熟的人,会相敬如宾,会懂得体谅他人。就算是自己的情绪再不好的时候,也会尽量克制住,绝对不会在他们面前发飙。

但是对自己亲密的人,比如很好的朋友,自己的亲人,只要有一点不开心,或者跟自己的想法有出入,就会大发雷霆,狂风暴雨。

学会控制情绪是一门学到老的课程。在《非暴力沟通》中作者把控制情绪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当情绪爆发过后,我们想的是,当时的情形是那样,我不得不这样做。或者另一种极端的心态,遇到一些情绪,就刻意的压抑自己,最终的结果是自己越来越不开心。人际关系也越来越糟糕。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公司,或者学校,总会遇到这样的一些人,在有人向他们寻求帮助的时候,直接脸色一变,这事不归我管,你去找×××。他们懂得自己职责范围,但就是让人不喜,要是真正追究起来,他们又确实没有做错。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这个阶段,你已经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达到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乐于帮助别人,喜欢看别人开心,并以此为乐。

你不会轻易的用语言伤害别人,因为你知道,伤害别人并无助于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为复杂。伤害别人只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一团糟。懂得伤害别人只是图一时的痛快,你想做一个面目可憎的人或者情感的奴隶,或者把别人改造成情感的奴隶。

7.事前三思,事后反思

做一件事情,会思考很多方面,甚至会思考几个方案。

这一点好,也不好。

好的方面它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有清晰的方向,动力十足。

不好,会让你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所以把握这个合适的度,就是变强的最好表现。变强和变废一样都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的人可能当局者迷,但事后的反思,总结,复盘,对于持续变强来说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通过反思,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长处又在哪里。适时取长补短,或是刻意培养自己的长板,让长板更长。都是需要通过复盘总结出来的。

你对自己的了解越深,越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越能不被外界影响,越走越远。

8.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变废的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凡事都想着别人能帮我搞定,自己怡然自得得打游戏,看抖音,睡觉。

作业不想写了,等会找同学借一份抄算了。

项目推进速度不行被领导骂了,跟同事说下,他可以我们组的顶梁柱,让他加快点速度。

读书笔记不想写,等会上网找一篇得了。

太多太多,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看到别人得这个奖,那个奖,就羡慕嫉妒恨,要是知道这样厉害,我也这麽做了。

强者知道求人不如靠己。遇到事情,他们会先尝试着自己去解决,再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去找更优秀的人交流,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9.懂得社交不是索取。

懂得社交不是单方向的找人要资源,是双向给予,等价互换

这个社会从来都是崇尚强者的,有很多人会刻意去阿谀奉承一些领导,就为了得到一些所谓的资源,这一点有用没有?

有时候确实有用,进入一个新行业,一个新领域,你一个新手没有办法,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经验的原始积累。

但有很多人沉迷于此,并以此为荣,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但强者懂得,社交圈从来就是势均力敌,你没有同等的资源,人家凭什么要带你入门,为什么要共享自己的行业资源。所以当他们进入这个行业之后,会深居简出,修炼自己的能力。以期进入更高等级的圈子。

10.看得清局势,等得起未来。

这个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快到我们自己没有心情停下脚步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奔跑。

每天的形势瞬息万变,尤其体现在股市中,那些大佬可能每一分钟就是几十几,甚至几百万上下。这可能是很多人十年,甚至是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现在各大平台都很火的美国黑人死亡事情,有一些人可能就会跳出来说,黑哥们应该要武装暴动什么的。但那些看得清大势的人会去深入去思考这背后的原因,种族歧视是美国从建国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历任总统也只能是去调和这个矛盾,从来就没有去解决。

包括中美贸易战,美国对中国华为,中兴等公司的封杀等等。很多人说,我们要一起抵制美货。抵制苹果等等。

强者们想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深入,抵制美货,伤的终究也有中国的经济,只会让别的国家坐拥渔利,实在不值当,所以会更加布局投资中国的科技公司,提升实力才是目前的关键。

创作声明:内容包含虚构创作
内容中的情节存在虚构加工,仅供参考

我来告诉你人是怎么变强的。

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普通的家庭,与生俱来的弱。

普通的基因决定了普通的长相,普通的智商。

吃得普通穿得普通住得更是不能再普通。

从小逆来顺受,各种忍气吞声,因为势单力薄,因为后果无法承受。

苦读寒窗12载,换来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

大学里更是与常人无异,甚至几无存在感。

从小的自命不凡,被现实的命比纸薄打得支离破碎。

情感上,普通的ta也只能互相将就了同样普通的ta。

读4年大学,就仿佛已经用尽了全力。

学会了抽烟,学会了喝酒,习惯了分手,习惯了一个人孤独无助地走。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被给了个offer,好不容易有了份工作。

工资不高,除去房租水电刚好能养活自己。

习惯了被人冷嘲热讽,习惯了被人拒绝,习惯了被人瞧不起。

遇到心动的人,刚有点想法就立刻自我否定掉了。

即使每天都忙着工作,也总感觉浑浑噩噩。

多少个难眠的夜晚,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仿佛就能一眼看到自己平庸的未来:

普普通通的婚礼普普通通的ta,一个普普通通的家,

普通的基因遗传给了普通的娃。

……

想到这里他睁开了眼,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不停地问自己:难道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

他不愿相信,他不甘心,他不能接受。

一万匹脱缰的马,在ta脑海中奔跑。

直到第N次被人发了好人卡,

理想的大厦,终于在瞬间崩塌。

他感到悲从中来,心如灰死。

但仿佛也就是在同一瞬间,

他感觉自己好像变了一个人。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那种变化。

从前的自己懦弱、颓废、自卑,

集人性的贪懒装于一身。

而现在,他什么也感觉不到,

不是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而是十年热血,一朝成冰。

仿佛心已死,仿佛所有的杂念都湮灭于那股绝望之中。

他感觉自己看得更通透了,

他开始明白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把剩下的牌打好。

他不再关注那些破事儿鸟人杂物。

他开始戒烟戒酒,减去不必要的开支。

他开始早睡早起不再熬夜,不再去做无用的事。

他开始抽出时间学习强化技能、学习理财。

他开始锻炼身体,以保持每天需要的精力。

一切就好像自然而然,从来就是那样。他仿佛被上了发条一般。

就如人口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困了就睡觉那般自然。

他甚至感觉不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就好像失去了情绪一样。

他仿佛突然就变成了一台功利的机器,

只会去做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甚至是以前自己害怕的事。

绝不碰任何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状态的东西。

有时候他都感觉,自己就好像基因突变了一样。

慢慢的,他开始升职加薪,他开始接触到更强的人。

而由于自己长年累月的开源节流和理财学习,

他用积攒下来的钱成功地在投资市场上赚到了收益。

他也遇到了那个和自己一样普通,却比自己还努力的她。

他知道,他变强了……


以上纯属瞎几把乱编,

但是你若问人是怎么变强的?

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

当你尝尽了人生百态仍然心有不甘,还能拒绝掉一切坏的、不利的因素,去接收一切好的、有利的因素时,你已经开始变强了。

相信我,很多时候,人们以为自己需要的是具体的方法。
但其实,真正需要且真正有用的,只不过是一场顿悟,一场觉醒。
那相当于一次基因突变。

电子书
《人类简史》:地球上曾经有6个人种,人类是如何战胜
作者 gigi
会员 6 折¥ 26.99
去试读

我是

,一个浪漫的现实主义者。

如果回答对你有启发,

可以关注我看更多。

我的这3个回答,

也值得一看:

公子欧巴:人在年轻的时候,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www.zhihu.com图标公子欧巴:有哪些20岁年轻人越早知道越好的道理?www.zhihu.com图标公子欧巴:有哪些让你受益匪浅的思维方式?www.zhihu.com图标OK,我们江湖再见了,拜了个拜……

研究结论:1.想要变强,甚至实现阶层跃升,要么靠人力资本(提升学历和能力),要么靠社会资本(搞关系)2.毕业前,人力资本作用更大;毕业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同时发挥作用。

点赞数不到收藏数的一半。。。o(╥﹏╥)o

文章遭抄袭,删除具体内容,保留框架。论文内容放到公众号:人生研习社


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对民国时32位中学教师的人生轨迹进行了研究,他们中有的人最后成为了政府高官,大学校长,也有人一辈子停留在中学教师的阶层,文中探讨了他们阶层变化的原因,且当抛砖引玉。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民国时期天津南开中学教师垂直流动研究

——以《天津南开中学志》记载的三十二位教师为例

摘要

民国时期,南开中学教师群体的垂直流动较为频繁。一部分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向上流动,成为了国家和社会高层管理者或高级专业人员,进入了社会上层或社会中上层。父代职业、后天所获得的人力资本或社会资本是这些教师实现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和进一步向上流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民国  中学教师  社会流动

目录

摘要

一、绪论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方法

四、民国时期的中学教师群体

五、民国时期天津的社会分层

六、民国时期中学教师群体的代内流动

七、民国时期中学教师群体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

八、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表1:1924年全国各省市中等学校教员年薪中数调查表

表2:民国时期天津职业社会分层表

表3:民国时期32位天津南开中学教师最高学历、最初、最终职业详表

表4:民国时期32位天津南开中学教师最初职业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

表5:民国时期32位天津南开中学教师最终职业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

人人都会跌倒,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趴住。那些跌倒以后一直趴着的成了弱者,趴了一会儿站起来继续赶路的成了强者!

所以人是怎么变强的呢?站起来别趴着你就是强者。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人生要变强,需要集齐3块拼图,缺一不可。

这3块拼图是:变强的动机、方法与技术、格局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并不能深刻的理解这3块拼图,也不能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很久以前,我单纯的以为努力就可以变强,就像热血动漫一样,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后来我们又开始崇拜某些技术与方法,认为某种“秘籍”可以让我们变强。

另有部分人可能会进入所谓“格局”的坑,在装满鸡汤的罐子里翱翔一阵子。

这些迷茫与困惑我都曾经经历过,也看见无数的年轻人正深陷其中。这篇文章,既是向读者介绍理念,也当做我这几年自己的经验总结和教训反思吧。

动机

我想要变强——这是个多么容易的想法,似乎每个充满活力的少年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可是很久以后我才逐渐明白过来,要有真正的变强的动机,其实不容易。

人类有追求的自我成就感的原始本能,因此每个人的大脑里多少会有那么一点要变强的冲动,可是这个冲动其实是不稳定的,大部分情况下都很弱。

大部分人说他们很想变强,但是所谓的想要变强,可能比不上星期天早上想要多睡两个小时的“想要”,比不上晚上8点钟想要看两级美剧的“想要”,比不上假期里多打两盘游戏的想要,那个“想要”的程度还比不上。所以我们扪心自问下,你真的想要变强吗?

动机不是随随便便可以产生的,很多人的动机,可能是假的动机。

但是这个变强的动机,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以产生。第一种真实的强烈的动机,是苦难的动机。这种动机类型一度非常普遍,回到我们父辈的那代人,大多数是经历过极端的苦难的,至少是有过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服的经历,甚至遇到灾荒还会目睹亲人的死亡。

这一代的人读书的时候常常有疯狂的勤奋,打拼事业的时候常常有惊人的吃苦耐劳。老一代的财富新闻中,经常介绍某个集团创始人当年亲自扛货物跑运输,手脚被划破、累出胃病,冒雨熬夜加班等故事。

80后的这一代人大部分也还有些贫困的经历,比如我就是这种。虽然没有经历过父辈那种极端的贫困,但是小时候衣服不够换、没有零用钱、午饭吃不起稍微一点的菜,这种经历还是有过的。我们这个年代,还有些温饱家庭平时还能过得下去,碰到点疾病就全家破产,这样的案例也很常见。

这些因苦难而起的动力非常真实,他们可以是变强的动机。

但这种动机的强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整体性的减弱。国内的,比如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方,很多老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十年前差了很多,比二十年前更是天差地隔。为什么?就是因为生活条件好了,这种要学习、要变强的动力减弱了。国外的,欧美国家人民生活之幸福,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之懒惰,我们早有耳闻了,也是最基本的动力问题。

因苦难而起的成长动力变弱了,对社会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不好说。

因苦难而起的动力永远不会彻底消亡,但它在随着时间减退。

与此同时,另一种动力在随着时代不断的崛起——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恐怕很多人没有特别严肃认真的想过。可能大家都曾在某个深夜里疑惑过,我到底是为什么活着呢?但仅仅是思维的流水微微掠过,并没有太多的停留,第二天你就回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了。

只要你的基本生存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房子、工作、升职、高考、考研——你就很难静下心来反反复复、认认真真的思考生命意义的问题。说穿了,就是没钱的穷逼啊,有空了多赚钱、少瞎想。

但是当你有钱了以后,就不一样了。

时代在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从小衣食无忧、家底丰厚的情况下长大,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过着没有压力的生活,很早就开始认真的思考,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他们有大把的闲情逸致。虽然有不少富二代不去思考人生意义的问题,就是每天纸醉金迷的活着,蹦迪、泡吧、约炮甚至吸毒等,但是不可否认,有一部分脑袋清醒的年轻人,确实实在认认真真的思考人生意义的问题。

一旦他们想通了,那就很厉害了,他们会突然爆发出强大的动力——我要干点什么事情,我要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一旦他们想通了,这句话就不是一句普通的话,而是融在他们骨子里、灵魂里的一个命运宣言了。

这种情况下的动力会非常强大,读书起来全神贯注,工作起来全情投入,还经常不安心打工领工资,动不动就拉几个激情澎湃的年轻才子,创业拼搏要改变世界了!这种人生往往容易过得很精彩,会快速成长、变得很强。

不论是因苦难而起的动力,还是因人生意义而起的动力,都可以帮助你解决变强路上的第一个问题。但正如我们开头所说,变强要有四块拼图,这才刚刚收集了第一块。

实际上,多块拼图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不是割裂的。比如说,有人确实受过了很大的苦难,或者有很强的追求人生意义的动力,但他们不知道究竟怎样才能变强,他们不懂技术方法,于是在漫长的人生中,那些动机就不断的被挫折消磨掉了。因此在成长的路上,做事的技术与方法很重要,这是我们要收集的第二块拼图。

技术

如果说动机这个要素是给了你一条变强的命,那么技术与方法的要素,就是如何给你续命,让你的命不要断。

技术的成长,大部分情况下很漫长。我们读了十几二十年的书大部分就是在积累这个技术。很多人读书的时候还没觉得有什么用(要不怎么这么多中学生厌学呢?),但反面案例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猛烈的意识到,没有基础的技术会多么的凄惨——比如某些大专、中专乃至中学辍学的低学历人群,会显然我们看来无比弱智的传销、网贷、成功学骗局中。

当你掌握了某种技术与方法后,你就会看到眼前是有光的,短期的路是走的下去的。比如某个程序员,985本科四年出来,基础学的扎扎实实,进入某个互联网公司做技术,起薪就很高,大公司里的成长路径也很明确,一步一个脚印就可以做到中层。

看得见短期的路可以走,你的动力就不会轻易的被磨灭。

远方的路很黑暗,但近处还有光。暂时,还有走下去的希望和勇气

除去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专业技能知识以外,还有一种技术,叫做思维能力的技术。很多工作的难点可能不在于专业知识,而在于你的思维能力。比如写文案、做产品设计,需要的不是新闻学专业教材上印的黑体字,而是换位思维的能力;做项目管理,需要的不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某本课本,而是流程思维的能力。

我原来在一个教育智库工作,除了做教育研究之外,还要在暑期的时候给公立学校做教师培训,开发培训课程。其实我们公司已经有不少教师培训课程了,但是老板还要我新开一门,并且参与项目运营,从项目立项、定位、营销软文到课程设计、讲授全程参与。

首先要运用换位思维的能力。我就思考,该开设个什么课程?从什么角度去切入?我换位思考了一下,公立学校的老师有什么特点?公立学校教师培训有什么特性?换位思考的结果是,我意识到公立学校的老师们其实都很不想参加什么教师培训,很多都是为了完成指标任务,是被学校逼来了,他们觉得教师培训的内容普遍陈旧、无聊——也难怪啊,基础教育也不是什么经常更新的高科技,就那么点内容,多少年都一个样子。

所以他们的需求在哪里呢?在于新,在于搞出不一样的东西让他们觉得没那么无聊。于是我不论是项目定位,还是营销文案上,全部围绕着新这个点出发,搞创意、搞变化。我选择的课程是“可视化思维方法”而非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营销的广告文案题目是《除了思维导图,还有哪些好用的思维方法?》,也是突出新。

由于我抓住了客户(就是学校老师们)的心理,结果我这门新开的课成了智库最火爆的一门课。这就是换位思维的效果。

然后是具体的上课内容打磨、上课方式设计。这个时候又用到了另一个思维工具——流程思维

要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们有良好的体验,必须把课程做到最好——可是怎么才能做到最好呢?你得对这个项目进行全流程优化。所谓全流程优化,是指一件复杂的事情往往由多个流程步骤组成,把每一个流程步骤都进行优化、做到(接近)最好,就叫做全流程优化。

即,我去优化项目的时候,不是盲目的乱找灵感,而是有框架、有套路的,按部就班的去优化,做好每个细节。整个项目有多少个环节,全部在表格中列出来,然后逐一思考,每个环节怎么优化,非常细致。全流程优化的结果是,我这门报名人数最多的课,结果参训老师评分反馈也是最高的。

就是这些思维技术,让我在那个公司里快速崛起,快速被老板赏识并赋予机会。

(更具体的方法介绍,在我的新书《深度思维》和知乎专题live《深度思维训练》中会有详细介绍。PS:书和live内容不一样,各自有偏重)

再比如,项目中的规划、沟通、汇报等基础事项,需要典型的结构化思维;平日里高效工作、完成任务,可以用到可视化思维方法;而要想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找到根本原因,则需用到深度逻辑思维。

这些思维技术能够让我们的个人发展更加的稳定、降低大的风险。

这些思维技术的学习并不难,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就我个人而言,由于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做思维研究,起点处就是从研究各种思维技术开始的,懂得很多高效的思维方法,所以我的具体事情、任务一直完成的不错。

有技术,你会发展的比别人更好一些,你会看得见持续变强的希望,这是技术的作用。

但仅仅有动机和技术,会在几年后到达一个发展瓶颈。我就是这种案例。我懂很多思维技术,但我早年却发展的并不顺利,因为我缺少了另一个东西——格局。这也是很多聪明人,有动机、懂技术方法的聪明人卡住的地方。

缺乏格局,你就会在某个层次上卡住,没法持续变强。

格局

关于格局,我们有很多的误解。

我们经常听到这种说法——格局比能力重要,格局决定结局、格局决定人生高度等。那么什么是格局呢?经常的,人们把格局当做道德品质,比如下面这种案例:

有一个推销员,巧舌如簧,成功的说服了一位月薪两千的环卫工为自己5岁的儿子报了价值五千多的情商课程。他得意洋洋的向很多大老板讲授这件事情期待得到重用,结果直接被大老板开除了,原因是人品不好,格局太小。于是得到结论——格局才是人生的关键,比能力更重要。

还有些其他情况,会把格局和责任、野心等混为一谈。这些都不是对我们真正有用的结果。

并不是说道德品质等没有用,而是说,道德品质根本就算不上那些能够决定结局、决定人生高度的要素。就好比吃饭,谁不吃饭谁就死了,人都死了还有什么人生高度?但吃饭就有很高的人生高度了吗?也没有,它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要素。道德品质也一样,没它不行,有它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根本上升不到决定人生结局的高度。

那么如何理解格局?我思考了很多年,后来发现,最好是从思维方法的角度来理解格局这样具有最强烈的可操作性,最有意义

在我的研究里,思维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技术类思维方法,和格局类思维方法。技术类思维方法指的是那些帮助你提高做事效率、高效优质完成日常任务的方法。而格局类思维方法,指的是那些帮助你站在更高层面认知事物、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打方向选择的方法

比如,如何看清时代的趋势,这决定了你的行业、职业、公司、买房定居等诸多核心选择;比如,如何权衡机会和风险,对某一个机会该不该投入、投入多少?这对你的创业、投资、事业发展等有深刻影响。这些大方向的选择问题,都是格局类思维方法所解决的问题。

我刚开始工作的前几年,就是处于只懂思维技术、不懂思维格局的状态,所以那几年我的状态经常是得小失大、赢了战役输了战争。后来吃亏吃久了,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去反思和研究,终于意识到我的人生崛起拼图中差了格局思维这一块。然后按照格局类的思维方法调整了几年,几个关键的战略选择都做对了,人生就顺畅了很多,也就是所谓的变强了。

我最开始做教育行业,只知道研究技术,不知道找发展平台和发展机会,不知道多个机会怎么权衡取舍,选择了一条看起来很精彩、但违反时代大趋势的道路。后来按照大势思维,详细研究了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平台进行积累,然后又借着自媒体的风跳出平台单干,连续几个重要选择都做对了。

下面这篇文章是我接近两年前写的:叶修:2016 年你所在的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是一篇对教育行业部分大趋势的分析。当时随手一写,并不完善,更详细的资料没有发出来。但可以看出我当时已经在做一些趋势分析了。当时我看到,一方面教育市场化将会坚定的进行下去,另一方面也看到,教育行业市场将会有结构化调整,传统份额萎缩,素质教育、学习策略等分支将会持续兴起,这是个超长期趋势。实际上我后来做出的一些创业选择,部分决策就是按照这种思维指导进行的。

再往后呢?因为创业是有很大风险的,而我又是个没什么背景资源的个人,所以需要在保障收益的情况下严格控制风险。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兵法思维——一种源于孙子兵法、着重风险与机会平衡选择的思维方法。孙子兵法的理念是,有机会要争取,但是也要留后路,要“不致于人”,也就是你输了还有退路,还有选择,不会被逼到绝路上,所谓善败者不亡。这种路径选择就是牺牲了利益最大化,但降低了风险。

我就根据这个思路进行业务布局,传统教育业务与知识付费业务并举并且略有融合,让我在创业初期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不至于禁不住一点风险。这种布局不说多么了不起,至少晚上睡觉睡得着了,没有那种极端的创业焦虑和疲惫。

未来呢?未来我还会继续应用各种大格局的思维方法,以最灵巧方法谋划自己的人生。比如生态思维是种核心,生态思维意思是,我们研究事物的时候不要只关注事物本身,还要去关注它周围的环境,以及它与环境的关系。如果我只看教育培训,只看学习策略教育这一件事情,那么似乎我的事业就一定是围绕着如何做学习策略培训来进行来。但是当我放大视野,去研究整个教育行业的生态时,我发现学习策略这件事情和其他很多东西都有关系,我其实有很多条路可以走。当然我具体的个人规划就不细说了,反正把这些宏观规划做好了以后,我对未来就有比较坚定的信心了,焦虑更少了,睡觉也睡得更踏实了。

总之就是一个意思,要有宏大而巧妙的思维方法,才是真的有格局。不论是理解、捕捉趋势,还是按照兵法思维权衡机会风险,又或者是观察行业生态、寻找最佳切入点,都是思维格局的体现

根据我身边的案例,我发现那些聪明而又努力的人,如果发展不好,绝大部分就是卡在了格局思维上,卡在了宏观战略选择的问题上

比如我一个朋友,聪明程度算是与我相当吧,绝对比我勤奋多了,每天看书学习锻炼身体,活得无比积极健康。基本的技术和能力也还可以,至少是个985毕业吧。但是毕业在社会上混了十年还没混出头,一点出头的影子都没有。为什么?因为选错了细分行业,选错了发展区域,理解错了时代潮流。这就是典型的格局思维有问题,这种人非常多。

这很正常,因为战略选择真的很难,尤其对于起点低、没有背景资源的人来说。资源丰厚的人,做出一个比较正确的选择,然后就可以具体执行了。而没有资源的人呢,他会发现,别人可以选择的路他不能选,因为不具备条件,他经常有一种走投无路的感觉。这种情况下还要做出可行的战略选择,真的很难。

我研究了十年的思维方法,是最近几年才把部分格局类思维方法想明白了。也不敢说自己想通了就很了不起,因为纯粹是吃亏吃多了,再加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去研究,才有了一点感悟。

动机、技术、格局,在人生变强的3块拼图中,因为我从来不缺动机,但缺乏后面两块,所以我花了十年时间研究后面两块。是的,十年了,我基本上把思维方法的研究搞成了自己的主业,这就是我的职业啊,想想也是够奇特的。

最后再做一些补充。人生要变强,3块拼图之外,运气很重要,但我没有专门写,因为这东西不可控;意志、勇气、坚韧等品质也很重要,但是我更倾向于把它们合并到动机当中去,当动机足够强烈的时候,意志、勇气是可以被带动的。

这三块拼图,就是目前的我所认为的最核心要素,它们会让一个人变强。所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我的人生也正是按照这几块拼图去构建的。如果哪一天我变得很强了,大抵能够验证这几块拼图,以及拼图中具体技术内容的正确性了。


文末向大家推荐一下我的新书:《深度思维》。用一杯咖啡的钱,就能看到我十年思维方法研究中最精华的部分。购买链接:

《深度思维:透过复杂直抵本质的跨越式成长方法论》(叶修 著)【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同时,近期受知乎邀请,我围绕“深度思维”开了系列live,会详细的讲解上面提到的几种思维方法——思维逻辑链、换位思维、生态思维、大势思维、兵法思维等。希望这个系列live能给那些对思维技术、思维格局感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

点击下面链接:深度思维训练 知乎 Live – 全新的实时问答

想变强?玩个游戏就可以了。

在RPG(角色扮演)游戏里,想要变强,需要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打败一个又一个的boss,

积累经验值,提升等级,拿到更好的装备,提升属性。

然后才能迎接下一个挑战。

这是游戏中的套路,相信只要玩过游戏的朋友都熟悉这些。

当我们把游戏跟现实联系起来时,就会发现:

在现实中变强的道理,跟游戏中是一样的。

01

新手村的时候,为了把功能全部解锁,为了把等级刷满,我们可以把任务一个个都全部完成,我们可以不厌其烦的在野外刷怪。

出了新手村之后,为了一件符合当前等级的装备,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的下同一个副本,我们可以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我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事情,

是因为在玩游戏的时候都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

因为有了这个明确的目标,我们才可以承受得住无聊,承受得了失败的打击(如果您觉得连续刷五六个小时的怪不无聊,被BOSS打死七八次不算打击的话,算我没说,您是大哥。。。。)

在现实中也是一样的。

你想要早起,你得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早起;你想要减肥,你得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运动;你想要写作,你得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写作。

而这个答案,还不能是“我想要遇见更好的自己”这一类很空泛的目标。必须是那种能激发起你内心欲望的明确的目标。

举个例子,我现在已经坚持每天运动,每天控制饮食有一段时间了。而我之所以要减肥,是因为我女朋友说,等我瘦到120斤就嫁给我。为了这个目标,减肥过程中的任何痛苦我都可以忍受。

02

不知道大家在玩游戏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点。就是我们完成了每一个任务,或者是打死了每一个怪的时候,都会有经验奖励,有时候还会有物品奖励。

虽然说有时候给的奖励不多,但是正是这一点又一点的奖励积累,把等级慢慢提升上去,最终让角色变得更强。

同样的道理,在现实中我们也不能轻视那些微小的事情。

你觉得今天状态不好,觉得时间不够了,就不去看书,不去运动。想着就算是勉强的看了,动了,也没什么帮助。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你不去做这些小的改变,导致你一直在原地踏步。

在唯物辩证法中,有一条基本规律:质量互换规律。

质量互换规律: 即从量变到质变,是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事物,在其每次由一种性质变化到另一种性质的过程中,总是由微小的变化(即量变)慢慢积累开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物由一个性质变化到另一个性质(即质变)。

用人话来说,没有数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量上的改变。像是很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就是这个原理。

除了积累的作用外,这些小事,还有另外的一个作用:那就是当你每一次做出努力,做出改变时,都会在你的心理扎下一个“心锚”。

这个“心锚“ 不断的提醒你,你是可以的,你又离目标近了一步。

(看到这里的你,别忘了点赞,点个赞,可以加深印象,上面说的都是重点)

03

在玩游戏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过这样的情景:

就是你接了一个在做主线任务的时候,不断的遇到其他的支线任务。比如说帮阿德找个剑,帮阿丽送个信,帮阿花抓只羊之类的任务。

当你把这些任务一个个都完成了之后,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自己的主线任务还没做。

游戏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是在现实生活中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遇到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

当你想自己做饭的时候,同事约你一起吃饭。当你想要看书的时候,手机推送跟你说,你追的剧更新了。而这些时候你改如何去选择?

人的时间跟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兼顾所有事情。在这个时候就必须有所取舍。

要选择那些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而舍弃那些不重要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把,目前对于我来说,减肥和考证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两件事情。那么会影响到这两件目标的事情,我都会尽量避免去做。

比如是点外卖。因为外卖大多数是高热量的,外卖点得多了,肯定会影响到减肥效果。所以我是能自己做饭就自己做饭,实在没有条件,也会挑哪些清单一些的,再加上一碗开水,用来过油。

04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人怎么样才能变强?

找到那个最重要的目标,舍弃那些不重要的,然后开始重视每一次的微小改变和努力

人就会变强。

游戏,总会有满级,装备刷满的一天。

而现实却不会。

当我们实现了一个目标的时候,还会有新的目标等着我们。

当我们变得比以前好了之后,就会发现还可以变得更好。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这个叫人生的游戏中,变得更加强大。

终于写完了,码字不易,费时费心,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请花0.5秒点个赞

也可以关注

,我会为你带来更多优质的回答,让你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想做就做”——十秒思考最坏结果,能承受就做。

时刻接受事件带来的反馈,迭代自己。

我就是身边最符合这个设定的人了。

先说说背景:以前我很瘦很瘦,性格内向,有网瘾,因为犯错被霸凌过(来自同学、老师),而且身体极度不好(三天两头就要感冒,然后扁桃发炎,不打针不好的那种,现在扁桃三度肿大),根本不跟女生接触。

曾经有个很漂亮的女票,身体也健康起来了,而且很开朗。

放个对比图:

小学                     初中

现在

切入正题

我是怎么变化的?

“想做就做”——十秒思考最坏结果,能承受就做。

时刻接受事件带来的反馈,迭代自己。

————先说说性格————

霸凌真的很可怕,可以击碎一个人的灵魂。因为霸凌,我有过持续四年的极度敏感,睡觉一丝声音都不能有,必须有光,夏天都不能开风扇,几乎每天都要凌晨1点才能睡着。

持续到高中,稍微正常了一点(因为所有初中同学都不在这个学校),但是阴影和自卑一直都在。好不容易高中有了一些朋友,大学阴差阳错去了外省,同学早就通过贴吧认识了,我仿佛又回到了最黑暗的时候(是我太敏感哈,他们是熟悉彼此,所以我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一下子就崩溃了,背了一书包酒到黑暗的小路里一边喝一边哭一边走。

后面开始自闭,天天打游戏。直到被室友拉去学生会,被社团部的部长选中,有天晚上他想带我去一个聚会,我本能的就说不去,他说了一句:不用怕,不试试怎么知道。

虽然当天他尊重我的恐惧,最后还是没去。但是从那天开始,我就决定开始逼迫自己去接触外界,每次接触肯定怕啊,毕竟我的经历你也知道。十秒思考最坏的结果:尴尬,或者被排斥,再坏就是回去继续打游戏无所谓,开整。

然后就开始了漫漫“征途”,一开始很拙劣,闹了不少笑话,后面学长指点出一些不妥的行为,还有哪些行为会被对方开玩笑,亦或是自己思考、看看交往方面的书,用这些反馈来迭代自己的技巧。

到后面凭本事空降某会会长,继承部长之类的逆袭。

————然后是身体————

身体很瘦弱你们看到了,病例都烧了(迷信),扁桃有点恶心还是不给你们看了(全是脓坑)。本来底子就差,加上大一大二疯狂社交(被压抑之后反弹太厉害,社交中毒),几乎天天熬夜喝酒,然后身体就废了,当时感觉内脏都在燃烧。

果不其然,急性胃炎住院三天,滴水不进,一粒米都没沾过。最夸张连吃了三周抗生素,喉咙还是痛,看过三四次医生,你知道那种医生给了你希望,又没效果,反复一个月的绝望吗?

这一次真的脆弱的身躯刺激到灵魂了,然后开始健身,之前健身过很多次,每次都是办卡就不去了,“哎,要不今天休息下?”“胸大肌还在痛,会不会练伤”“没睡好,练了会猝死,不去算了”“天气好热啊,不去了”“天气好冷啊,不去了”。

去之前,内心肯定会懒惰,十秒思考最坏的结果:内脏燃烧。我承受不了,所以不做“懒惰”。

要怎么练出效果?主动跟健身房的教练请教(反馈),自己上网查相关的知识,改变动作姿势,发力模式之类的(迭代),渐渐走上毛睿之路。

————女朋友————

好了你们最期待的部分——“屌丝如何逆袭”。

再重复一次“想做就做”——十秒思考最坏结果,能承受就做。

我是理科生→工科生,班上的女生一只手数的过来。想吃窝边草脱单?老老实实去搭讪好吧。

你肯定不敢,我一开始也不敢,本来就挫,又没接触过女生,搭讪心跳要炸了好吧。

记住我们的守则!十秒思考最坏结果!就是拒绝你,最差是厌恶你,路上见面会尴尬。反正都拒绝你了又不会跟你有更多接触,上!

渐渐的发现女生最接受的是真诚(反馈就是拒绝还是收号),而不是PUA里说的套路、话术之类的。然后摈弃泡学,用真诚待人(迭代)。

而聊天之类的,当时有个APP叫“某探”,疯狂匹配,随便一个就聊,聊上百个之后你自然而然就会发现什么样的消息,别人会回,什么样的消息一聊就死,这就是反馈,再迭代自己的语言。

而你的形象之类的,完全可以通过朋友的评价,或者着装对收号率的影响做反馈,在网上查相关的知识进行迭代。

————其他方面————

1、前段时间追过一次“东方某信”,28进场,33离场。搞证券的朋友劝我冷静点,我投了1W试水,还是十秒思考最坏结果:跌停数次,血本无归。1W是我调整出来不影响生活的,承受的起,整。

看看盘口的主力进出率(反馈),主力溜我就溜(迭代)。

2、关于第一份工作不满意,辞职。还是十秒思考最坏结果:待业在家啃老。现在社会饿不死人,天天待在这里内心困扰,相比起来承受的起,总有翻身一天,辞。

3、澳洲旅行的时候,偶然知道有跳伞项目,但是很贵,而且我有点恐高(从没坐过过山车)。十秒考虑:钱不够,不能回家,恐高吓死。减少一些项目就行,跳伞千年难遇,死就死吧,试试。


最后,十年翻身经历深有感悟:

1、先上台,做了再说。

2、抛掉那么多设定和套路(我做不到社交,我坚持不来健身,我不能搭讪女生;《社交学》《泡学》《健身速成大法》),生活就是变化的,怎么可能用不变(一种设定、套路)应万变。所有东西都需要积累,没有速成的东西。

3、拥抱不确定。那是最美妙的事情。

附上视频:

SkyDive

————————————————

回忆伤身,码字辛苦。

「能够与自己的欲望达成和解」!!!

欢迎来到欲望的原始森林:

在这里或许你的欲望对象是一只烟,一杯酒,或是一杯拿铁,

他们将化作一匹老狼,来到你的面前,将烟、酒、甜甜圈甚至手机,送到你的面前,

请选择打狼,或是接受狼奉上的“好东西”。

选择打狼你可以获得0.5点成长值,可你会狼狈不堪。

而收下狼的礼物,不会获得成长值,会让你的舒适程度增加若干点不等,其中巧克力糖、甜甜圈1点,刷微博、看抖音5点,只是会摧毁那个叫做意志力天赋0.5点。

此时此刻,即使你全身上下都在说“我想要”,你也需要说出,“我不想”

可是,欲望会经常占据上风,那个叫做理智的小子呢,被压在了欲望的屁股底下。

这世上有多少的欲望,定海神针,大闹天宫,搅得天灵盖儿一片狼藉;

这世上又有多少的理智,七十二变,被欲望大仙压在屁股底下整整几百年。

很可惜,这是世间常态。

起初,你感到一阵兴奋,你的脑袋嗡嗡作响,心脏砰砰跳个不行,好像你全身上下都在说,我想要,

这时,你肺部紧锁、肌肉紧绷,开始觉得头重脚轻,内心反感,因为你非常想要,但是你不能要。

见到诱惑时,首先大脑中不会释放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随后会进入大脑中控制注意力,动机和行动区域,这些多巴胺会告诉你的大脑,现在一定要拿下它。

不过等一下,幸好,你不是第一个面对这种窘境的人。

祖先们早就面对过这些敌人了,在原始森林中,你还有着一个秘密武器—-意志力,这就是选择去做最重要的事情的能力,即便那是件困难的事。

在那个草原中,请认真思考意志力如何与欲望达成共识

要想成为一名森林中的强者,首先要做到,1)面对一件事情, 能够确定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方向。2)付诸行动去努力追求。3)遇到不可避免的挫折时,不言放弃。

遗憾的是,遇到不可避免的挫折时,走向放弃之路的人,络绎不绝。

要说方法的话,请往下看。

  1. 人们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在生活中,「圈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质量」,所以,那些负能量的个体,那些以学习没用为借口,靠着打游戏混日子的人,请尽早的远离他们。

2.  相对于第一点的,一定要「寻找身边中的榜样」。榜样一定要找的合适,想一步登上山峰不现实,很容易对自信心造成打击,而请找路途中比你只快一步的人,榜样优秀、可达到,这就是一个变得更强的最好目标。

3.  「不要试图压抑自己的欲望」,和欲望达成共识,每当自己作出一个小小的成绩,奖励自己一下,越强烈的正反馈,也就会引起越好的执行力。

请注意:这个犒劳并不是手机,而是物质上的奖励,手机会无限制的偷走时间,以至于自己前面的努力取得的成果都付诸东流。

4.  尝试着「行动先于思考」,遇到事情先做五分钟,这能够解决生活中80%不必要的拖延。

当你看到一本好书,也想写出这样的好书时,请赶快去写,写着写着,就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先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对不足之处进行刻意的练习,逐渐的,就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当你走在无尽的原始森林中,

可能鲜花满地,

也可能荆棘密布,

无论怎样,

不要后悔,

在变强的路上,

祝你成功!

写出我的看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承认自己的弱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事物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所谓的强一定是从“不强”到“强”的一种变化。没有人是生而强大的。从婴儿,到儿童,再到少年、青年,本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有了发展才有了变强的可能。

承认自己的弱小,就是要找到自己的起点,客观认清自己所处的现实,不再自我欺骗。承认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颗人头而已,承认这个世界就算没有了自己也能安然转动。我并不强大,我很弱小,我只是普通人而已,我有所有人类该有的缺点——贪心、自私、爱耍小聪明,爱慕虚荣。但是,我有一颗变强的心,我希望以我的能力赚到足够的金钱照顾好我的家人,我希望以我的能力帮助到身边的朋友,我希望我有一天会变成一颗参天大树,为身边的姑娘遮风挡雨。虽然我很弱小,但是我会变得强大起来。

二、找到适合自己变强的路

我从初中开始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活着是为了家人,有些人说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有人说活着是为美女歌酒。我总觉得有些不对,但是,如果问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总答不出来,我思考了好些年,直到读研时才突然领悟——人生本没有意义,意义要让自己去赋予。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一个袋子来到这个世界的,袋子里装着金光闪闪的天赋。上帝把一些人的袋子系了前面,每走一步,他都能看到自己沉甸甸的天赋。而有些人的袋子则是被系在了后面,他只看了别人的袋子,却没有回头去看看自己的袋子,而有的则是看到了自己的袋子,却以为是空的,没有伸手去拿里面的金子。

人生路很多,他走过的路可以参考,但不见得就是适合你的。小马过河,松鼠说很深,长劲鹿说很浅。到底是深还是浅,还得你自己去走走才知道。

我十七岁时,爱上村上的书,年少凭着一股冲劲,写了一些诗,投到了网站上,登了一些,收获了浏览量,还曾写信给村上的译者林少华,得到了先生的鼓励。但是很快便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支撑不了自己想法。一度受挫而放弃文学,高中文理分科选了理科,大学听从父母的意愿去读了工科。本科四年里,内心挣扎不断,越发自卑,迷茫,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工作一年后,迫于内心的渴望,最后跨考了文科,才在读研这几年,将原本弱小的自己慢慢变强。

这世间,原来的确有某种东西像是肿瘤一样东西,它在你人生的某个阶段中埋在了心里,起初你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它会慢慢地大起来,直到大到某一天压迫了你的心房,逼着你不顾一切地去做它想要你完成的事。写作带来我身心很大的舒服,若是有几天不写东西,那个肿瘤又会重新大起来,逼着我去写。

但是,我真的很感谢它,因为它就是我的袋子,我并没有其他作家金光闪闪的天赋,但是足够温暖我一辈子的。而且,在知乎这两年,通过不断地写作输出,我也收获了许多的赞和感谢,能通过私信和值乎帮助到别人,我很开心。

三、坚持量变才有质变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为什么要提。因为大道至简,我原本也不信,后来反思了发现,是由于自己坚持不到质变的那一天,所以才觉得他是错的。我正式开始练笔是在研一那会,语句不通,错别字通篇,而且特别矫情,文章都是情绪,让人读不下去。但是,写了一年后,明显感到文笔较之前成熟了许多。而后又继续坚持写,上一年写了一百来篇,没有集结出版,而是自己打印好,编成册,寄给了老师,算是有了自己的小册子。而在知乎混了两三年,直到最近几个月赞和关注数才开始突然暴增,也收到了一些公众号和电台FM转载的私信。而我以前,总觉得世上肯定是有捷径的,总想着投机取巧,却没发现,一步一脚印地走才是最大的捷径。

四、人生是一个系统

我的意思是,不要片面地看待人生的某一件事,而是要在人生这个大主题下面,以年龄为横坐标,做一张思维导图,将整个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串联起来。比如写作,如果你觉得写作就是写文字,那就小看写作了,而是要有“写作+”这样的思维,写作是简单的,每个人拿张纸,拿支笔就可以写。但如果把写作和编程联系起来呢,将编程的想法通过写作分享出来,编程也不就单单是编程了。同理,我自始至终都觉得,人生是一块块的模板构成的大网,每个小模板又都是由”写作+某种事物“构成的。由此,写作变成了贯穿我整个生命的一条线,也是我慢慢变强的根。

那么,贯穿你生命线的那个东西又是什么呢?

以上四点。希望有所帮助。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宏观上

很多人一想到要变强首先能想到的便是「努力」,但说实话,谁敢说自己从未努力过,又有多少人依然坚信努力与回报是对等的呢?

电影《银河补习班》里邓超主演的角色说过一句话“人生就像射箭,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没错,人要想变强光靠努力可是远远不够的。如若缺乏了目标感,不知自己是为何而努力,就难言坚持,不够坚持也就更难习得要让自己变得强大所必须的精湛技艺了。

而目标的确立很多情况下与「职业生涯规划」息息相关,因为“工作与生活”是几乎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的最现实也最高频的话题之一,工作做得好不好,事业是否有所成,几乎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强大与否,而我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努力如果脱离了合理的、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无异于“每天拉弓却找不到靶”。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真理”叫做“先就业再择业”,这句话中有两点是很多人都不明白的。其一是这句话本身便是“下策”,就像是告诉你“嘿,你都没得选择余地了(因为目标感弱,各方面准备也浅),就先干着再说,回头再找找别的机会吧!”;其二是,想要就业后再择业?那不还得先找到合适的目标,然后规划如何接近目标,再通过努力才有可能“择得了业”嘛。

因此,要想变强大,最好先把这类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问题搞明白再说。

关于职业规划,我的这两篇文章可以读一读:

但要做好心理准备的是,正常情况下,被强调了所谓很重要的事,都不会是那么容易做好的。想着点开后随便划几下就能醍醐灌顶的,咱还是别了~

  1. 陈思炜:【2020更新版】职业规划方法论(必读)「附」专栏百篇文章导航目录
  2. 陈思炜:【精】本科大学生毕业发展路径——四大方向+四大维度深度解析(全文共20205字,宜深度阅读)

关于坚持和学习方法,可以参考我的这篇:

陈思炜:【析】世界四大学习法(全文共4141字)

陈思炜:【析】坚持力提升之黄金三步(全文共6281字)

微观上

逻辑思维的罗振宇说:“想要升职,本质上是因为你能让老板省心。如果老板能放心的把一块事物交给你,那他解决问题的成本就低。”

那么如何让老板放心呢,就是让他看到你可以把事情做的很好。而且是可以持续把事情做好,能力很稳定。

如何能够维持能力很稳定呢?提前规划。

日本有一个说法叫“八分规划”,就是说做成一件事,80%靠规划。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流程,提前安排好流程是做成一件事的关键。

职场新人学习规划力最好的方法是,看看你身边能力强的人是如何做事的。

我们很多人接到一个任务,想都不想就开始做,结果通常是要修改很多次。如果提前了解清楚事情如何做,按照步骤来做那么会少走很多弯路。斋藤孝在《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一书中,把这种做事的步骤和程序叫做“规划力”。

电子书
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轨迹
作者 斋藤孝
会员专享¥ 21.60
去试读

如何培养规划力?

1)确定做事的目标和期望

做事之前先问问:我们的目标是在多长时间内,做一件什么事,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们需要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需要达到怎么样的效果,才能对工作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由目标我们可以反推,行动计划。制定好了行动计划以后,执行。

先预定目标的期望值,对我们是持何种态度来完成目标,至关重要。所以期望值可以定的,比自己的能力稍高一些,但又不能高到自己难以完成。

《孙子兵法》有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当我们把目标的期望值定的高一点,会得到中等的结果;如果我们把目标的期望定成中等,那么就会得到一个低等的结果;如果把目标定的很低,那么我们就会滋生“随便做一下就行”的态度,得到的就是不甚理想的结果。

2)执行的时候视具体情况,做出灵活的判断

我们很容易把规划看成是计划。误认为规划就是什么都计划好,按章办事,特别死板,其实这个对规划的误解。规划是极具灵活性的。计划只是规划中的一部分,规划力需要组织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实际上是一项很重要的领导力。

首先我们得判断,什么事情要优先做,才能更快地得到更好的结果。

比如:我们考试做题目大多习惯从头开始做。但是一般来说试卷的分值都是从低到高往后排的。前面的题目花费太多的时间,导致大分值的题目反而没有时间做了。如果先做大分值的题目,或者先浏览一遍试卷,先做会的题目。那么在同等实力下,考分一般会比从头开始做要高。考试做题,也体现了考试的规划力。

当按计划执行是遇到了意外,具备规划力的人也能够快速的做出处理好,而缺乏规划力的人会不知所措。

3)留白的艺术

计划一定不要排的太满。因为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很容易被困在一个细节里。我们需要时间来回顾在执行的过程中是否偏离的原来的目标。如果偏离目标,留有一定的时间纠正过来,而不会耽误接下来的进度。

《能力的陷阱》中举了个例子说明留白的重要性。说的是某医院的手术室被安排的满满的,所以当有急诊的时候,医院就不得不把手术计划延后。其结果就是,后面的医生、护士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进行一场手术。因为手术的滞后,他们不得不重新安排工作,导致医院里的工作低效高压。

医院从外面请了个咨询顾问,他提出空出一个手术室来应对急诊病人。结果就是这么方法很凑效。工作节凑被打乱,需要重新安排的代价是很大的,所以需要留有时间来处理掉中途的一些困难。

关于坚持和学习方法,可以参考我的这篇:

陈思炜:【析】世界四大学习法(全文共4141字)zhuanlan.zhihu.com图标陈思炜:【析】坚持力提升之黄金三步(全文共6281字)zhuanlan.zhihu.com图标❤️作答不易,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想请你帮我做2件事:

  • 点一下「赞同」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个内容
  • 关注我的专栏持续关注职业规划、个人成长优质内容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1 人已赞赏

赞赏用户

人是怎么变强的?

是一坐在沙发上就开始玩手机,一玩就是几个小时,就会变强吗?

还是,每天吃完饭就开始发呆打游戏,然后告诉自己今天是最后一天堕落,明天开始就要努力,就会变强吗?

还是说,在这里看了一篇一篇的“人是怎么变强的”问题下的回答,看完之后感慨说:哇,好厉害呀~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然后第二天连自己今天看过啥都不知道,就会变强吗?

肯定不是。

人,想要变强,就一定要从习惯做起。

作为一个收藏数是点赞数4倍左右的干货答主,这是我写知乎以来篇幅最长的一篇回答,全文4011字,通篇干货,但认真看完,你可能会获得不一样的人生

看完本文,你会收获:如何找到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改掉坏习惯的办法;好习惯养成的三种方法;让好习惯改变你的人生。

先放张思维导图,让你更容易理解。

先问个问题。

一个在花园浇花的园丁,他在浇花的时候发现水流变小了。这个时候一般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这样浇水,然后把水龙头的的水开的更大,让压力变大,水流也就变大。还有一种是,捋一下水管,看哪里出现了问题,哪里折起来了。你会选择哪种呢?

这个问题,当你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一种方法。也就是闷头浇水,还不断地施压。其实,这个例子和我们多数人的生活是一样的。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够强,日子过的不够好,是因为压力不够大,不断的给自己增加各种压力,然后生活也过的越来越糟糕。

但实际上,如果你能够停下来,好好想想有哪些是可以一点一点改变的,哪些习惯可以一点一点的调整,生活也会慢慢的变好。

而且,习惯这个东西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养成一个习惯就可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论好坏!!你可能会觉得这么说挺扯的。那我先给你说你个效应吧,“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讲的就是:狄德罗这个人是一个法国哲学家,特别特别穷困。但是俄国的女皇特别喜欢狄德罗,就送给狄德罗一件特别贵的衣服。狄德罗拿到这个衣服之后,天天穿在身上,在自己的家里走。越看自己家里越不顺眼,感觉哪哪都配不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看桌子破,就换了个桌子,看凳子丑,又换了个凳子……到最后把房子里里外外都换了一遍。

其实好习惯这个东西,也存在“狄德罗效应”。估计很多时候你都会有这种感觉,你生活中一件事发生改变以后,带来了很多连锁的改变,习惯也是这样

说了这么多,下面开始今天的正题:

1.如何找到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

想要生活越来越好,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就要先知道自己都有哪些习惯,然后把其中的“坏习惯”一个一个的挑出来。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

找一个笔记本出来,放在枕边。然后第二天,从早晨起来开始,把你从每天早起做的第一件事一直到你晚上睡觉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全都记在笔记本上。然后在笔记本上进行筛选,好习惯上打一个对号,坏习惯上打一个错号。以后,每当你有新发现的习惯,你都记录在笔记本上,按好习惯和坏习惯分类

这样你就把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区分出来了,哪些需要改掉,哪些不要保持,一目了然。我称之为“习惯笔记本”

好,现在,我们的坏习惯都找出来了,下面就说下如何改正坏习惯。

2.改掉坏习惯的办法

你可以好好回想一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由这四步组成的:提示—渴求—反应—奖赏。

比如说:

(1)你手机响了—提示。你心里肯定会想要知道手机为社么响了—渴望。然后你会打开手机去查看—反应。最后,看完了,知道怎么回事了,心安了—奖赏
(2)你进了一间没开灯的房间,很不舒服—提示。你想要开灯—渴望。你按开关—反应。屋子里亮了,你舒服了—奖赏

在你细品每一件事的时候,不管多小的事,其实很多都是由这4步成的。知道了事情的组成原理,那我们就从这4步上出发,来改掉坏习惯!

第一,在提示阶段,让坏习惯难以提示到你。

就用玩手机这件事来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玩手机都是没有目的性的,是因为看到手机就在手边,随手拿起了就开始玩,那手机不在手边,在另一个屋子放着,让它不那么容易给你这个“提示”,会从根本上减少玩手机的次数。

再比如,看抖音,有时候我们看抖音,是因为,拿着手机也没什么干的,看到抖音的图标就顺手点进去,这个图标给了你这个提示,那你就让这个图标不那么容易被看到不接好了?

第二,在渴望阶段,使这件事让你觉得无趣,厌恶,失去吸引力。

这块要给自己心理暗示。

比如:你想看抖音,这件事已经提示到你了。那给自己定下个规矩,再点开前,先停下来,别立刻点击,先在脑袋里想半分钟,想一下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坏处?这件事会让我变得越来懒惰,越来越拖延。这件事会让我沉迷于其中浪费很多时间。这件事会让我越来越死宅,越来越堕落…….

这样把坏习惯想的越来越坏,会让你慢慢觉得这件事很无趣,产生厌恶的感觉。

第三,如果前两步都没能阻止你,你就让这件事变得难以实施,难以行动。

比如说:

有一个人,每天一坐在沙发上,就下意识的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然后看电视,一看就看两三个小时。坐在沙发上这个事—提示,想看电视—渴望,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反应,看电视了,舒服了—奖赏

这个人想改掉这个坏习惯,但总不能一辈子不坐沙发吧?怎么办呢?

那就从“反应”这一步来,让这件事变得难以执行。每次看完电视之后,把电视机的插头拔掉,把遥控器的电池抠出来,藏到卧室的衣柜里。

这个时候,当这个人实在想看电视的时候,就要一步一步的先找到电池,然后插上插头,让这件本来很方便很舒服的事情尽量变得越来越繁琐。

第四,产生奖赏的时候,继续给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坐立不安。

比如:

你真的插上了插头,找到了电池,开始看电视了。那你就要在自己脑海里一直想:我还有多少正事没做,看电视有多么浪费时间,坏处有多少多少……让自己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坐立不安。

这样,及时你还是看了很长时间的电视,也是在一种很煎熬的过程中度过的,这样久而久之,你会从心底对这件事感到厌烦。从而改掉坏习惯

好习惯,其实也和上述方法相同,也是从提示—渴望—反应—奖赏,这4步下手。

①让好习惯显而易见
②让好习惯不可抗拒
③让好习惯简单易行
④让好习惯得到适当的奖励

但想要养成好习惯,有一个难点。你有没有觉得,养成一个好习惯特别难,但养成一个坏习惯特别容易?这是为什么呢?

比如:

你想要养成不熬夜的好习惯。坚持了好几天晚上十点半就躺在床上睡觉,后来你发现不行,太难受了。但是想要养成熬夜的习惯就很容易。

这是因为,所有的坏习惯几乎都是即时满足,而好习惯都是延迟满足的。

就像你看抖音,看的时候就感觉很爽,很满足;但不看抖音,不玩手机,这个好习惯带来的反馈,可能要过很久很久才能显现出来,比如你不玩手机了,时间变多了,赚的钱更多了,等等等等……

减肥为什么难?因为你要熬过好久的艰难期,才变瘦变美;吃好吃的为什么容易?因为你吃上就开心,吃上就满足啊。

所以你想要坚持一个好习惯,一定要在每次完成你这个好习惯之后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个就叫“喜好捆绑”的一个小技巧,我在后文会说。

3.好习惯养成的三种小技巧

(1)习惯叠加法

习惯叠加法的目的,其实就是我上面说的4步中的,让好习惯显而易见。

在上文中,我们用了“习惯笔记本”,分类了我们有哪些好习惯坏习惯。在习惯叠加法中,就要用到了这个笔记本。

使习惯叠加法的使用方法:当想培养自己新习惯时,先确定一个你已有的习惯,然后把自己想培养的新习惯叠加在上面,让这个新习惯和旧习惯组合,组合成一个新习惯。

比如:

我想要养成,健身和学英语的好习惯。
普通办法:我给自己定计划,每天早晨8:30读半个小时英语,下午2:00健身半小时。这个没有习惯的叠加。
习惯叠加法:利用之前整理的“习惯笔记本”,找到一个我已有的习惯,然后把新习惯叠加在上面,让这种组合变成一种新的习惯!!!我每天早晨起来以后都要在马桶上坐半个小时,在这半个小时期间,我会读半个小时英语。每天回家脱下鞋后,我会打开我的瑜伽垫,并健身半小时。

因为,早晨起床蹲马桶和回家拖鞋这两个是必然习惯,把想要培养的新习惯每次都叠加在上面,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新习惯

(2)最省力法则

仔细思考,你会发现那些所有的坏习惯都是特别省力的,而好习惯大部分都不太省力。

这个时候你就要把想要培养的好习惯,拆解,细分化,让好习惯变得简单易行,然后循序渐进。

最省力法则,就是上文的4步中说的,让好习惯简单易行,和不可抗拒。

比如:

我想要培养睡前读书的习惯,我就要把书放在枕边,每天睡前就看两分钟或者看一页,一点都不多看。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你会觉得,有点没看够,再多看两页吧……

再比如:

我想健身,我就要求自己每天就健身5分钟,可能5分钟时间,就够我换上运动服,铺开瑜伽店,但我也一点不多做。这样总有一天我会觉得,反正都穿上衣服了,就再练一会吧。

千万别!!!!!一上来就给自己定特别大的目标,我今天要读20页书,今天要健身半小时。这样即使一天两天坚持下来了,在心里也是一种被动的去坚持这个事而不是觉得这是一个很轻松的事,从而产生抵触心理。久而久之越来越抵触这个好习惯,就放弃了。

(3)喜好捆绑法

即公式:我想要做的事+我需要做的事+我想要做的事。

喜好捆绑法的目的,就是上文4步中的让好习惯得到适当的奖励,得到良好的反馈。

比如:

我喜欢睡午觉,我喜欢玩手机,我想要培养每天健身锻炼的习惯。
我就可以这样:每天睡完午觉后,我要健身半小时,然后我可以玩15分钟手机。

再举个栗子:

我喜欢看电视,我还想健身。
我就可以:在我看电视的时候,我要在跑步机上一边跑步,一边看电视。

让自己的好习惯,也像坏习惯那样得到即时的满足感,即时的反馈,会让你的好习惯更容易坚持。

其实啊,人想变强真的是一下子的事情,但在这“一下子”之前,需要有良好的习惯来做支撑。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可能不会得到实时的反馈即时的满足感,就像下图里的曲线那样,甚至在你维持好习惯时,还会迎来一个低谷期。

但在未来的某一天里,这一切的积累,会在一下子显现出来

想要和喜欢,是一切行为的两种驱动力;快乐和满足会提供给这个驱动力源源不断的动力。培养自己的好习惯,坚持下去,你会获得难以想象的成就,共勉。

学会赞同别人,也是一种本质上的提升,可以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

我的意思是……你可以开始点赞了~嘻嘻~

我的其他回答,可能会帮到你:

滑心:2万元准备创业,有什么好推荐项目?

滑心:有哪些可以让创业少走弯路的专业的商业书籍?

滑心:有哪些适合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

滑心:实体店是不是越来越难赚钱了?

这篇回答可能会让你思考你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哦。

我就是这样一步步的从大二绩点2.8,到毕业时绩点3.3,还获得了学业奖学金(虽然算不上优秀,但是我觉得我有进步了,也变强(秃)了)。我现在也是在践行终身成长,愿意把我成长干货分享出来。

我的这个回答是在翻阅了这个问题下高赞回答之后写的,可以向你保证,是高赞回答中没有提到的,而且是让你能够马上就开始行动,并且像打游戏一样好上手的。

全文2400字,建议先收藏再阅读~。

01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一个问题哈,怎么判断一个人强不强?

是看ta有哪些的社会资源?
还是看ta的身份地位?
或者说ta在某一个领域上的成就?
与其他人相比,能够做到其他人做不到的事?
……

以上可能都是,可能还有很多其他的答案,那我们抛开这些答案或者一个人身上标签,假设一下,这个强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或者跟你聊聊天,甚至生活一段时间,你最容易学习到或者接触到的是什么?

是习惯,可能是工作的习惯,可能是做人的习惯,还可能是生活的习惯。因为,习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而我们要想变强,就要学会去优化我们习惯,哪怕只有一点点。

图源《掌控习惯》

如图,每天优化一点点,一年之后的37.78是不是比1要“强大“很多?

02

之前在书上看到了一个这样的话:我们着眼于我们希望成为怎么样的人而形成的习惯。我们想要变强,首先就要优化我们的习惯,在我们原有的习惯上进行优化改进。

认知培养习惯,习惯影响行为,行为反过来塑造认知。

题主的问题不是怎么样完成一个具体的阶段性的目标,而是想要去变强,这是一个终身成长的问题。

我们注意力不要放在想要达成的目标身上,一旦达成了,很容易一下子就松懈,而是专注于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上。
所以我们优化习惯是需要思考一下“我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可能是某一方面上的,也有可能是对标的人,或者榜样那样的人。

我在书中看到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

两个人都在戒烟的场景,当同时有人递烟时。

第一个人说:“不用了,谢谢。我正在戒烟。”
第二个人说:“不,谢谢。我不抽烟了。”

两个人的回答听上去好像没什么差别,但是仔细品一品:

第一个人的回答,隐含的意思是“我还是一个抽烟的人,我正在努力让自己戒掉抽烟。”戒掉抽烟,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第一个人只是希望自己有这个习惯,所以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变强或者变得更优秀。
而第二个人的回应也仔细想想,ta是站在“我是一个不抽烟的人”的角度说的这句话,落脚点是人身上,表明他是想成为一个不吸烟的人身上。

如果你一直认知里觉得自己“我就是一个吸烟的人”,这样的你很容易滑入一种心理定式,甚至还信以为真,长年累月的你的身份就会和这个认知贴合得越来越紧密。

优化习惯是潜移默化带来改变的,从身份的角度去改变认知,从而体现在习惯上,习惯导致的行为也会强化你的认知,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思考一下:成为这样身份的人需要什么样的习惯,现在有的哪些习惯是可以按照这个身份优化的?

03

我高三的时候,搬到学校的分部去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下课吃饭的时候,从教学楼去食堂一共有两条路,中间围着一个不规整的花台。我一直觉得两条路是一样的,去食堂是习惯走到岔路口看心情想走哪条就走哪条。

直到有一次我和一个“实验班”的同学吃饭聊天的时候,我才发现人家眼里的两条路是多么不一样。

她说:“按照教学楼楼梯口的位置,一般1、5、10、15、20…这几个班会走左边那条路,其余的班会走右边这条路。
第一, 这几个班的人在不拖堂的情况下,一般比其他几个班人数少一些。
第二, 我分别走了左边的路和右边的路,从我们班教室走左边的那条路到食堂大概要花875步,走花台右边的那条路到食堂大概要花1000步左右,所以走左边那条路能先走到食堂,排队打饭的时间就比走右边那条的短….”

当时的我内心直呼“卧槽,6啊”,暗暗记住了走左边那条路(我们两个班教室挨得很近)。

回想起来,更是记住了这个优化习惯的方法:多去观察,多去尝试不同的东西,以从尝试的结果中进行优化。

表白十元~

04

前段时间上班的时候我发现我有一个习惯需要被优化:每次早上到公司之后,坐在工位上,不是马上开始工作,而是拿起手机看半个小时的社交软件,美其名曰“我要进入一下状态”

害,这一度导致每天该5点半下班的我,6点才走(不需要加班的情况下)。

我觉得这个习惯虽然能够让我看看新闻,了解了解时事,但是这并不是我当下最关键的事情,只是在杀时间而已,当下最关键的是去真正进入工作的状态,毕竟挣钱更重要

于是,我就将习惯优化了一下:我用公司的电脑在网页上看这些社交软件上的信息,把手机用锁手机的APP给锁了。

换了个方式看同样的内容,由于,我的工位处于过道旁边的位置,常常有人路过,每次我身后有人路过的时候,我都会小小的“紧张”一下,久而久之,我就变得看的时间越来越短,可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了。

多去寻找或者观察有没有能够利用外在环境优化习惯的,通过外在“强制”优化。

05

就像很多人写的答案一样,变强大总是在让自己“不舒适”。

比如,连续三天都去了健身房健身房,但是体重不减反增。

我们的期望都是线性的,做出一定改变之后都渴望日新月异,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与预期不同的是,结果是滞后出现的。

这个时候,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后期英雄“吧,给自己一段”猥琐发育“的时间,慢慢去优化习惯,从而让自己变强,”猥琐发育“的这段时间内你会发现,你打对面没有什么伤害,要一直持续不断的去刷经济,但是一旦你六神装成型,你就起飞了呀!

这才是量变带来质变的真正结果——变强

06

总结一下(没有正文精彩):

1、习惯让我们变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优化习惯

2、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去优化习惯,而不是从目标上优化习惯

3、多去观察和尝试,从尝试结果中优化习惯

4、依靠“外在环境”去优化习惯

5、想象自己是一个“后期英雄”,不要急于求成,等六神装了就起飞了

以上,就是这篇回答的全部内容啦。如果你想被推荐更多变强的干货,建议优化一下看完就划走的习惯哦,双击点赞,知乎那边就知道啦,以后就会给你推荐更多这方面的回答。

本文部分图源《掌控习惯》,部分图源网络,侵删致歉。

希望这篇回答能在习惯优化上给你一些思考。

我是

,定期分享成长路上的心得/干货,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点赞和收藏让我知道不用提醒你已经开始行动了,期待我们的下一次相遇~

读书,或者说是终身学习,这是普通人变强的最佳方法。

强,不是意味你有强大的身躯;而是你掌握足够多的社会资源(人),足够多的财富资源。说直白一点:就是你有钱,又有人脉关系。

1、那我们先说说如何变得有钱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世界富豪榜,中国富豪榜,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普遍都是高学历。至少是大学文凭,很多还是知名大学。

为什么有钱的,往往都是有知识的,有文化的。因为商业社会实在变化太快,而且太复杂;如果你不懂的快速学习,不懂的很多知识,你很难快速找到赚钱的机会。

现在很多Ai也好,无人汽车也好,更不用说火箭了;你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敢去做,才能做好。马斯克就是一个拥有超强自学能力的天才。

就拿现在比较火的区块链,包括以前的比特币;只有那些有文化和知识的人赚的很多。

前面讲的有点远了;说说身边的案例:我爸爸有四个哥哥和二个姐姐;我的堂兄弟姐妹加一起有近21个,现在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有房子的堂兄弟,一个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个西安交通大学。而我们没有读大学的堂兄弟,只能在县城和农村老家买房子。

差距的形成并不是短期的;因为在他们大学毕业时,工资没有做生意或者打工的堂兄弟多,只是经过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差距愈来愈大。

我那二个堂哥越来越强,而其它没有读大学堂兄弟姐妹没有变强,有些反而变弱。

人要变强,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更宽阔的眼界,你才能从弱小的人变成强大的人。

在北上广深生存,并且取得成就,只能变强。北上广深更像一个竞争惨烈的丛林,你不强大,只能被淘汰。这就需要你有足够的学习能力,读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信息和技术。


2,人脉
最近看了《社交天性》,以及《社会分工论》,包括以前看了很多社会学方面的书籍。

读了社会学,发现这个世界其实是非常非常丰富,各种各样的人,不同民族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收入,不同价值观、不同年龄的人,一起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但,这个世界很残酷。有些人拥有丰富的社交能力,能够和不同的人相识相知,并且交往,最后拥有丰富的人脉。如马云、刘强东等。

而有些人因为缺乏社交能力,只能和有限的人相识相知,很多人的社交圈非常窄,最后导致几乎没有人脉。


《社交天性》里面说,一个人如果经常和不同的人交往,沟通;他的知识面会越来越广,人会变得越来越有智慧和精明,因为人的脑神经不断被刺激,而不断变得活跃。不同的人,带来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经验,和不同的见解。
人脉越大,你就可以变得越来越强大。

但,我们一般人理解的人脉,其实就是认为结交几个有权有势的人;这个其实是一个误区。

因为那些有权有势,或者说强大的人,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在你那里,他们尊重每个人,愿意和你交谈,但不代表能够提拔你,全力帮助你。

你想要拥有人脉,只有自己去结交不同的人,不管对方是否强大,只有这样你才能变强。你才有机会和强的人合作。

因为你要和不同的人去沟通,你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丰富的信息,丰富的见解,并且愿意分享。这个只能靠你不断去学习,或者说多去读书、多看看社会。


总结:
所以我认为人要强,只有自己不断去学习,多读书,多和不同的人去交往。而且需要不断坚持,5年,10年,甚至更久;参天大树不是短期能够形成的。u

从来没有讲过关于我母亲的故事,突然想分享给大家,也是想鼓励自己。

母亲出身在一个比较贫穷的农民家庭,外公是瓦匠,外婆是农民,家里有三个孩子,母亲是老二。

当大姨读完了师范出来以后,舅舅到了初中的年纪,夹在中间的母亲刚好读到了高三。但是家里经济很紧张,外公外婆就和我妈说不要读书了,出去打工吧,毕竟还有一个弟弟要读书。

我妈妈当时成绩很好,但是考虑到家里的情况,便放弃了读书,开始的打工的日子。

妈妈早年的经历我不是很清楚,她也没和我说过,我想应该很不容易吧,那么小就一个人出去闯荡。只记得妈妈和我说过,当初铜陵长江大桥还没建起来的时候,每次过江都要做轮渡,有一次她一个人坐轮渡,那时候天才蒙蒙亮,她一个人在江边,冷得瑟瑟发抖,有发现边上有一个神色诡异的男人不怀好意地看着她,当时她特别无助,只能一边走一边寻找有人的地方,最后好像是遇到几个人才摆脱了那个男人。(每每想起母亲说过的这个往事,眼眶都有些湿润。)

在铜陵一家酒店干了几年采购员后,母亲来到了池州,因为大姨在池州当幼儿园老师,后来经我大姨介绍认识了我爸。

那时候我爸在国企上班,因为我大伯继承了祖业,在香港很有钱,我爸常说将来大伯会资助我们家的,将来会过上好日子,我妈就和我爸结婚了。

然而理想很美好,而现实往往非常骨感。

婚后的日子非常苦,我爸当时特别傻,那时候大伯还有我爷爷还是念亲情的,要给钱给我爸,但是我爸死活不要,嘴上说着:我要在黄土地上吸取力量,我要离开xx集团。(然而到了今天我爸还是在机关。。。),但是没有一点行动,天天机关混日子,领着三百块工资,做着白日梦。

小时候家里有多苦呢,夏天没空调没风扇,只能在客厅把门开着睡觉,我妈面黄肌瘦,一阵风都能吹跑,省吃俭用为了让我能吃好喝好。

经济上的贫困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

当时亲戚都很有钱,也没有怎么接济我家,反倒看不起我父母。用我母亲话说。就是:穷的时候每一个把我们家当人看!

有一个刻骨铭心的事,是几年前母亲告诉我的:当我还小的时候,父母带我回奶奶家。那时候大伯也回来了,一家人都围着大伯转,没一个鸟我和我妈。爷爷看到我只说了一句话:儿子靠不了还靠孙子!那时候我还小,不懂事,就一直念着这句话,后来母亲问我说啥,我又复述了一遍,母亲说她当时哭了,心中发誓一定要过上好日子。(母亲说这个事的时候,说着说着就哭了,我也哭了,我抱着母亲让她不要哭了,想想真的心酸。)

后来母亲也进了单位,但她不甘心和我爸一样在机关混日子。有一天她看到路边有一家打印社,里面有人在摆弄电脑,但是母亲心想这个多神奇呀,我将来也想学这个。

于是母亲去了夜校学习,后来通过成人高考过了一个大专文凭。之后母亲去了我爸机关下面的打印社,学习电脑技术。

学习的过程吃了多少苦,付出多少汗水母亲没有说过,她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当初她技术还不行的时候,打字特别慢,经常被客人骂,但也只能忍着,不断练习提高技术。

后来母亲毅然决然放弃在机关做事,自己出来单干,开了打印社,做起了小老板。后面的经历就是风雨后的彩虹了,那几年生意比较兴旺,赚了不少钱,母亲比较有头脑,股票买房做投资,有了原始资本的积累,钱生钱就快了起来,我家的日子就渐渐开始变好了。

再后来,我爸也时来运转,单位遴选一个比较不错的副科职位,我爸本来不敢参加,我妈逼着他去参加,说是重在参与,然后没想想到一路过关斩将,还真的考上了,当了个小领导。

从此家里那帮亲戚看我家就不一样了,从去呵斥来呵斥去,要用你时好声好气,不用你时一脚踢开。现在多少态度上好了很多,也把我父母看做个人物,我家也从一贫如洗变成这个小城的中上水平。

我家能有今天,基本上全靠我母亲。我母亲也经常说:当初如果她没有拼一把,去学电脑技术,去出去做生意,和我爸一样在机关混日子。现在我们家仍然是穷的要死,仍然让亲戚们看不起。

最后我想说,从母亲身上,看出人是怎么变强的:

1、人一定要努力,要有奋斗精神,有冒险精神永远都不要安于现状、混吃等死、

2、人永远不要寄希望于别人,别人终究没有你自己靠得住。

3、人一定要有一颗上进的心,一颗坚强的心,知耻而后勇。

希望大家都能有个更好的人生。

还有人记得樱木花道么?樱木是个孤儿且家境贫寒,住在简陋的出租屋。晴子陪他一起去买鞋,他人生中第一双AJ6。他从来没有穿过那么贵那么舒服的鞋子。可他从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出身处境。

一次都没有。

看到这个问题 就想到灌篮高手 这部动漫 在十几年前就给了我答案……

懂的人会懂 为什么我会写在这个问题下面。

在三井跪在地上的时候,

在樱木传给高砂的时候,

在流川被南烈打中眼睛的时候,

在赤木用胶带缠住脚踝的时候。

在他们最痛苦的时候,就是在变强。

这么多年了 在我心里他们还是那群,准备参加全国大赛的高中生,最意气风发绝不服输的模样。

听到主题曲还是会泪目(╥﹏╥)
特意选了几段经典旋律 希望你们喜欢 (˃̶͈̀௰˂̶͈́)

(评论有人问这是自己写还是有团队,自己写的啦!因为答主的姑姑是篮球教练 所以小时候放暑假在体校练习过篮球 所以对这部动漫有特殊感情 (˃̶͈̀௰˂̶͈́) )

先说樱木吧

他最有魅力的时候,并不是他搞笑或者做了傻事。而是他作为新手默默努力减少差距的时候。是他一个人在擦球的时候,一个人在看录像做研究的时候。

起初他的脸撞球、倒脸盆式投篮、无影手防守,让人笑掉大牙。

表面没心没肺嘻嘻哈哈 出丑无数

可他会因为自己的失误躲在更衣室抱球痛哭。

会一次一次为了救球而不顾危险。

会从一个初学者,到为了全国大赛一周投了2万球。

“我是打不倒的天才樱木花道”

樱木的家世不好,是个孤儿。
没有父母陪伴且家境贫寒,住在简陋的出租屋。一件背心不小心洗坏了心疼了半天。

樱木最开始鞋子破了,晴子陪他一起去买鞋,他人生中第一双AJ1。

他从来没有穿过那么贵那么舒服的鞋子,买鞋付钱用的都是钢镚儿。

可他从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出身处境。
从来都没有抱怨过灰心过。

一次都没有。

那份无所畏惧的乐观,和强大的自信,让他像个小火球一样,熊熊燃烧发挥着能量。

目标强大,心无杂质,那份能量会感染整支队伍。

这样的人就是未来的领导者料子啊!

和山王的比赛中,落后二十多分,樱木站在桌子上大喊:我要打败山王,湘北绝对会赢。

他在年少轻狂的年纪里,做到了许多同龄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上演的是一出漂亮的逆袭。

“老爹,你最辉煌的时刻是什么时候,代表全日本吗?而我,就是现在啊”
这是属于樱木的荣耀时刻。

对樱木来说,那些很丧的外界因素,那些坏的力量,都是惊人的大手。
助以迅疾的速度成熟,脱胎换骨。
这样开展出来,就是气势盎盛的天才樱木啊。

接着写写流川枫

“最可怕的不是天才,而是天才还在拼了命的努力”。
他就静静的在自己的世界里无视周围,精心雕琢,不卑不亢。

当樱木发现深夜流川枫还在苦练 十分震撼。
流川对樱木说过一句:笨蛋,我的球没有一球是偶然。

他只用结果说话,并没有因为自己天赋而松懈。

也许走上神坛并非最难,难的是站在神坛上,依然坚持自己内心最深沉的热爱。

每个人在某个年纪都会有雄霸天下的梦想。有人放在心里,有人流于表面,但是他拼尽全力的去做了。

无论遇到多强大的对手,流川枫都没有退缩过,不慌不忙。

匠人情怀就是这样吧。

我曾在朋友圈提问,大家喜欢灌篮高手里面的谁?有人答:流川枫。因为他是从头到尾最认认真真打球的那个。

而流川和樱木这俩人,正因为有彼此这样的对手,更是变得越来越强。
下面这个片段笑死(´▽`)

这俩人互相看不上对方。可这并不影响那份默契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生长。

每天骂樱木100次大笨蛋的是流川,在樱木一个人痛哭时安慰他的也是流川。

因为这样的对手,斗志心燃得更旺。
这样可靠默契的队友,简直就像生命之光。

和山王的比赛,两个人破天荒的合作。

他们从抵死不合作到最后的默契搭档,活活坑杀最强山王。正应了安西教练一直以来说的,这两个人或许会成为震惊全日本的搭档。

棋逢对手是一种幸运,正是对手这份毫不示弱的气势,让你打起二十分精神全力应战,不敢掉以轻心。